口腔复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白色网状条纹多由于
A、上皮表层过度角化
B、上皮萎缩
C、棘层松解
D、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E、黏膜下层非特异性炎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皮表层过度角化可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或白色网状条纹。
2.KennedyII类缺损者的义齿设计一般为
A、牙支持式
B、膜支持式
C、混合支持式
D、膜支持式或牙支持式
E、不确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混合支持式是KennedyII类缺损者义齿设计的一般模式。
3.硫磺颗粒常见于
A、颌面部放射性骨髓炎
B、颌面部疖痈
C、颌面骨结核
D、颌面部放线菌病
E、颌面部梅毒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可见硫磺颗粒。
4.平滑面菌斑结构包括以下各层,除外
A、菌斑牙界面层
B、稠密微生物层
C、菌斑体部
D、菌斑下层
E、菌斑表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平滑面菌斑结构包括以下各层菌斑牙界面层,稠密微生物层,菌斑体部,菌斑表层。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牙源性n类错牙合的表现
A、∠ANB正常
B、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
C、上颌磨牙近中移位
D、上颌磨牙近中扭转
E、∠ANPg大于正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牙源性n类错牙合的表现有∠ANB正常,上颌磨牙近中移位,上颌磨牙近中扭转,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
6.对于锁(牙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位
B、锁(牙合)多见于恒牙(牙合)
C、正锁(牙合)是上后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相合
D、正锁(牙合)的上牙弓宽度大于下牙弓
E、反锁(牙合)的上牙弓宽度小于下牙弓宽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锁(牙合)临床表现多见于恒(牙合),可表现为个别牙的锁合,如双尖牙的锁合,而第二恒磨牙的锁合更为多见。锁合有两种:(1)正锁合是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颊斜面相咬合,合面无咬合接触。个别后牙正锁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合在临床较为多见。(2)反锁合是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哈面无咬合接触。在临床上较少见。检查摄全景片和牙片,了解牙周及恒牙胚的情况。
7.关于金属烤瓷冠选色的技巧,正确的是
A、最好在备牙后比色
B、环境光线不要太强
C、比色前注视黄色背景
D、用中切牙为选择色调的参照牙
E、难选色时,选择最接近的高饱和度/低亮度的牙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金属烤瓷冠选色时,应注意环境光线不要太强。
8.眶下区弥漫性水肿是
A、眶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
B、咬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
C、翼下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
D、颌下间隙感染主要表现
E、口底蜂窝织炎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眶下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以眶下区红肿热痛最明显。
9.口腔扁平苔藓是由哪一种细胞介导的炎症疾病
A、NK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口腔扁平苔藓发生与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有关。
10.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是
A、舌背
B、舌腹面
C、软腭
D、口唇或接近口唇处
E、颊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以口唇或接近口唇处复发感染为主。
11.患者,女,4岁,乳切牙反(牙合)牙,采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利用舌簧推切牙解除反(牙合)关系,患者切牙所受力是
A、间歇力
B、颌间力
C、持续力
D、矫形力
E、肌收缩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的信息:患者采用活动矫治器,矫治力一般在较短时间内消失而需要重新加力。
12.关于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临床特征性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
B、附着龈坏死
C、患处极易出血,疼痛明显
D、有特殊的腐败臭味
E、龈乳头和边缘龈的创口呈一直线,如刀削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牙龈乳头凹陷,表面覆盖假膜。
13.下列哪一项决定牙移动的方式
A、力
B、力偶矩
C、力偶矩/力
D、力偶矩X力
E、力偶矩+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力偶矩/力决定牙移动的方式。
14.患者,女性,32岁,因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2个月就诊,既往有左侧关节弹响病史1年。临床检查见开口度1.8cm,开口型左偏,关节区疼痛,关节区无弹响,无摩擦音。左侧颞下颌关节造影侧位体层闭口位显示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横嵴前方,开口位见髁突前方的关节盘压迫变形,临床检查被动开口时开口度不能增大,正确的诊断为
A、翼外肌痉挛
B、咀嚼肌群痉挛
C、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D、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E、关节盘附着松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根据病程,6个月以内为急性,6个月以上为慢性。大多数患者有关节弹响的病史。可复性盘前移位以保守治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