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试题库(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13题,每题1分,共113分)
1.口腔癌的致病因素包括
A、不良生活方式
B、光辐射
C、核辐射
D、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E、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口腔卫生不良、尖锐牙尖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口腔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2.菌斑百分率在多少以下时可认为菌斑被基本控制
A、10%
B、20%
C、30%
D、40%
E、4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若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可认为菌斑基本上被控制;如果百分率为10%或小于10%,则已达到良好的目标。
3.女,25岁,经检查全口无龋齿.如果对她推荐龋病预防措施,不合适的措施是
A、营养摄取计划
B、使用氟化物
C、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D、预防性充填
E、口腔健康教育
正确答案:D
4.窝沟封闭成功的关键是
A、酸蚀时间长
B、酸蚀面积大
C、光固化时间适宜
D、涂布封闭剂气泡
E、酸蚀后不被唾液污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早期窝沟封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很好地避免唾液对酸蚀牙釉质的污染,致使封闭剂脱落率较高。由于唾液污染,阻止了树脂渗透进入酸蚀后形成的微孔结构,因而在多数情况下,封闭材料脱落。因此当唾液污染了酸蚀牙釉质时,应彻底清洗干燥,重复酸蚀步骤之后才能涂布封闭剂。因此窝沟封闭的关键是组织唾液污染酸蚀后的牙面,选E。【避错】此题易错选A选项,窝沟封闭酸蚀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釉质过度脱矿。
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口腔流行病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现拟进行一项实验研究,在饮水中加入氟,以观察防龋的效果。1.要开始本实验,首先要确定样本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以龋齿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低为依据
B、样本量大小与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有关
C、单尾检验和双尾检验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差别
D、样本量过小,检验效能偏低,所得结论不可靠
E、样本量过大,会造成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浪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样本量的确定必须注意:要以龋齿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低为依据,可以参照样本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样本量大小与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有关。样本量过小,检验效能偏低,所得结论不可靠。单尾检验和双尾检验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有差别,显然C是错误的,选C。【避错】此题易错选B选项,样本量不够大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和显著性。
6.我国进行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属于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一对照研究
C、纵向研究
D、群组研究
E、常规资料分析
正确答案:A
7.保健牙刷的主要优点中,除外
A、刷毛表面光洁度好
B、刷柄把握有力
C、刷毛顶端磨圆
D、刷毛吸水性好
E、刷头大小适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保健牙刷的特点是刷头小、刷毛软、有弹性、刷毛末端经过磨圆、毛束稀疏适当。其优点是使用灵活,可到达所有牙齿的所有牙面,刷毛不损伤牙龈,不损伤牙釉质,刷毛可以进入牙龈沟和牙间隙,而且适用于戴义齿(义齿)、戴矫正器以及牙本质过敏的人。刷毛吸水性差,故D是错误的,选D。【避错】此题易错选E选项,刷头大小合适是保健牙刷的优点之一。
8.不能清除牙菌斑的方法是
A、用牙签
B、用牙线
C、用牙刷
D、用水漱口
E、用邻间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考点】清除牙斑的方法刷牙或使用牙线、牙签,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一般漱口大多是利用水在口内流动的冲击力去除滞留的食物残屑,能暂时减少口腔微生物的数量,使口腔保持清新,但漱口的力量不足以去除牙菌斑。本题选D。【避错】此题易错选A选项,牙签具有清除牙菌斑的作用。
9.关于龋病的牙位分布,正确的是
A、颈部多于邻面
B、颈部多于(牙合)面
C、前牙多于后牙
D、下颌多于上颌
E、邻面多于(牙合)面
正确答案:D
10.最适合龋病危险人群的预防措施是
A、化学漱口剂
B、生物酶抗菌剂
C、致龋菌替代疗法
D、抗菌斑附着剂
E、免疫疫苗
正确答案:E
11.在下列器械消毒方法中,效果最差的是
A、不饱和化学熏蒸法
B、干热灭菌法
C、碘伏表面消毒法
D、酒精浸泡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
正确答案:D
12.刷牙时每次牙刷放置的牙位最佳范围一般占
A、2颗牙
B、1一2颗牙
C、2—3颗牙
D、3—4颗牙
E、4---5颗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考点:刷牙方法牙刷放置的起始部位可因人的习惯而异,一旦设定则必须循序渐进,才能面面刷到。每次牙刷放置的牙位一般占2---3颗牙的距离。每次设置刷5----10次,然后移至下一个邻牙位置,二个刷牙位置之间均应有重叠,下颌牙的唇、颊侧面,一般约9个刷牙位,舌侧面为11个。所以此题选C。过关点睛:最佳是一次刷2~3颗牙。
13.关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