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刺激造成的动作电位都具有四个阶段a去极化阶段当神经膜(轴状突膜)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膜的极化状态遭到暂时破坏,称为去极化状态。膜的通透性起了变化,钠离子通道迅速打开,钠离子由膜外渗入膜内,膜外负性增高,膜电位上升,接近钠离子平衡电位,由于这个时间极为短暂,又称之为暂时电流。b复极化阶段(极化恢复)当膜电位接近ENa﹢时,Na﹢通道自动失活,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膜电位下降。这是极化恢复阶段,又称稳态电流。c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当膜电位到达静息电位时,K﹢仍继续外流,超过了原有水平,膜电位进一步下降,接近K﹢平衡电位。d负后电位(negativeafterpotential)膜外K﹢过多,K﹢回流入膜内,这个向内的K﹢电流造成了膜电位的又一次上升,这个微小的去极化阶段,称为负后电位。负后电位存在时间很短,在几个毫秒内可使电位恢复至原来的静息电位。第30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负后电位第31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动作电位的传播(神经纤维上的冲动传导)A、“全或无”;B、“快速”++++----++++膜外----++++----膜内神经传导的速度为1-100m/s,蚕的神经传导速度一般为2m/s左右。第32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当神经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兴奋部分的膜透性发生了变化,该部分膜的外电位暂时为负,膜内电位暂时为正。因此,兴奋部分和相邻的静息部分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称动作电位。一旦出现电位差,便会产生局部电流,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分流向兴奋部分,在膜内,则由兴奋部分流向非兴奋部分。由于局部电流的传导,可以顺次破坏相邻的极化状态,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出去。当刺激消失后,神经立即恢复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故神经兴奋的传导,实质就是神经纤维依次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结果。第33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突触传导(化学性传导)神经细胞间或神经细胞与腺、肌肉细胞间的传导。第34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概念突触:神经细胞之间或神经细胞与腺细胞或肌肉细胞之间的联结点。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传导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化学突触中传导冲动的化学物质第35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结构及其功能突触前膜:前一级神经元末端的膜。前神经元末端膨大称为突触体,含有突触小囊泡,小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不同类型的突触体所含神经递质不同。突触间隙:厚度为200-500A的缝隙,其中含有电子密度高,含糖基的物质,将前膜和后膜连接起来,以便使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向后膜扩散完成信息的功能。突触后膜:起换能器的作用,接受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转换是通过后膜上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来实现的。第36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chR与Ach结合,突触神经膜的去极化使得冲动继续向前传导,化学介质完成任务后,立即被分解,由AchE水解Ach→乙酸+胆碱,又回到原来位置。第37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H3CH3CH3CH3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化酶(乙酰胆碱)(乙酸)(胆碱)CH3COOCH2CH2-N-CH3+H2OCH3COOH+HOCH2CH2-N-CH3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半胆碱)突触小泡突触前端丛递质释放点轴丘树突端丛EPSP递减传布突触前电位峰ChHC-3Ac+Ch—AchAchAchAchAchAchCa2+AchRAc+ChAchE突触后膜在突触间隙存在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将Ach及时水解成乙酸(Ac)和胆碱(Ch);二者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在胆碱乙酰化酶作用下,合成Ach备用。——昆虫神经元突触间Ach传导示意图第38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神经突触结构和突触传导第39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O‖H2OCH3-C-CH2-CH2-N-(CH3)3CH3-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