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妇产护理期末通关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单选题]妊娠期孕妇乳晕变黑,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称()
A.乳晕淋巴结
B.乳晕色素沉着
C.乳晕增生
D.乳腺小叶
E.蒙氏结节
答案:E
解析:妊娠期乳晕周围的皮脂腺(蒙氏腺)因激素影响发生肥大,形成表面隆起的小结节,称为蒙氏结节。这一变化有助于润滑乳头,为哺乳做准备。选项A与淋巴结无关,选项B仅描述色素变化,选项C术语不准确,选项D涉及乳腺结构。蒙氏结节在妊娠期乳房生理变化中被明确提及。
2、[单选题]引起输卵管闭塞的主要原因是()
A.子宫内膜异位症
B.子宫肌瘤压迫输卵管
C.输卵管先天性发育异常
D.输卵管炎(结核性、淋菌性为多见)
E.卵巢囊肿使输卵管受压变位
答案:B
解析:输卵管闭塞的核心病因是感染性炎症,以结核分枝杆菌和淋球菌引发的输卵管炎最为常见,这类病原体通过上行感染导致输卵管黏膜破坏、粘连及管腔阻塞;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压迫(A、E)属机械性因素且发生率低,先天性畸形(D)和子宫内膜异位症(C)虽可影响功能但非结构闭塞主因。
3、[单选题]某产妇,产后第3天,向护士咨询化验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护士对产后血液循环系统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较产前无改变
B.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较产前无改变
C.产褥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D.血小板减少
E.血容量于产后4周恢复未孕状态
答案:C
解析:产后血液循环系统变化中,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这与胎盘剥离后创面修复需求有关,属于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产后2-3周逐渐恢复,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因血液浓缩短期内上升后下降。血小板在产褥早期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在产后增多,随后恢复正常。选项C正确反映了产褥早期凝血功能特点,其余选项均与产后生理变化不符。参考《妇产科学》产后血液系统变化相关内容。
4、[单选题]27岁,女性,停经3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0余天,量时多时少,无腹痛。查体:轻度贫血貌,宫底脐下一指横,未触及胎体,未闻及胎心。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双胎妊娠
B.先兆流产
C.葡萄胎
D.羊水过多
E.前置胎盘
答案:C
解析:葡萄胎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异常增大(超过停经月份)、无胎体及胎心、血hCG异常升高。该患者停经3个月,子宫底脐下一指(约孕20周大小),与停经时间不符,且未触及胎体、未闻及胎心,符合葡萄胎特征。先兆流产子宫多与停经周数相符,双胎妊娠可触及胎体,羊水过多常伴压迫症状,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参考《妇产科学》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章节。选项A、B、D、E均不符合典型表现,选项C为正确诊断。
5、[单选题]潜伏期延长是指初产妇潜伏期的时间超过()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E.20小时
答案:D
解析:潜伏期指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6cm的阶段。初产妇潜伏期正常时限约8小时,超过16小时为延长。此标准基于《妇产科学》教材定义。选项D(16小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余选项均未达到延长时间阈值。
6、[单选题]妊娠12周后,孕妇尿频症状消失是因为()
A.孕妇饮水减少
B.增大的子宫出盆腔
C.使用药物治疗
D.胎位异常
E.水钠潴留
答案:B
解析:妊娠早期,增大的子宫对膀胱产生压迫,引发尿频。到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超出盆腔,对膀胱的压迫减轻,从而使孕妇尿频症状消失。
7、[单选题]下列对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甲状腺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B
解析: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明确作用,可通过拮抗雌激素促增殖效应、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病例。
8、[单选题]关于骨盆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块耻骨,2块坐骨,1块尾骨
B.2块坐骨,1块尾骨,1块骶骨
C.2块髂骨,1块尾骨,1块骶骨
D.2块髋骨,1块尾骨,1块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