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哮喘患者痰中通常不能见到()。
A、白细胞
B、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C、夏科-莱登结晶
D、红细胞
E、库什曼螺旋体
正确答案:D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抗瘤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E、干扰瘤细胞的粘附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3.患者女,25岁。月经多2年。体检: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皮肤散在紫癜,肝未触及,脾肋下1cm。骨髓检查: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实验室检查:Hb80g/L,RBC3.6×1012/L,WBC4×109/L,PLT40×109/L。出血时间7min,凝血时间5min。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缺铁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有时正常,较为突出的改变是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胞质中颗粒较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
4.正常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反应程度最强,一般见于()。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E、组织细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血细胞的过氧化酶染色反应: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分化好的原始粒细胞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程度最强;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均呈阴性。
5.下列不属于肿瘤标志物的是()。
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B、脂肪酶
C、神经元烯醇化酶
D、α-岩藻糖苷酶
E、碱性磷酸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可用于胰腺疾病诊断,特别是在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4~8h内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24h达峰值,一般持续10~15d。
6.患者女,48岁。重症外伤,导尿1周后出现菌血症,血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急需治疗应首先考虑应用()。
A、万古霉素
B、庆大霉素
C、环丙沙星
D、复方斯诺明
E、亚胺培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及社区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多年来,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多采用万古毒素进行治疗。
7.慢性肾小球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常()。
A、正常
B、降低
C、升高
D、变化不定
E、正常或升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长期炎症病变,肾小球硬化,其滤过功能常减低。
8.下列关于乳酸脱氢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比血清高100倍
B、测定乳酸脱氢酶的样本应贮存在4℃
C、乳酸脱氢酶在急性心梗时升高较肌酸激酶MB晚
D、乳酸脱氢酶有五种同工酶
E、乳酸脱氢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LDH具有冷变性的特点,如果储存于4℃,将引起酶活性的下降。
9.患儿男,12岁。因腹泻1天来门诊求治。粪常规示:暗红色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急性阿米巴痢疾
D、消化道出血
E、肠易激综合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状为暗红色果酱样,红细胞多;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和脓细胞为主,可见巨噬细胞。
10.患者,皮疹4天入院,体检:体温39.1℃,全身皮肤有散在的斑丘疹和红斑疹。浅表淋巴结触及。血常规:WBC3.8×109/L,PLT78×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伤寒
C、登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登革热发热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
11.治疗中无需检测血中药物浓度的药物为()。
A、卡马西平
B、青霉素
C、苯妥英钠
D、氨茶碱
E、地高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需进行药物监测的主要药物:强心苷类(地高辛),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精神障碍药(丙米嗪、阿米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抗哮喘药(茶碱)。
1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