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适用于尿液激素测定的防腐剂是()。
A、浓盐酸
B、甲醛
C、甲苯
D、碳酸氢钠
E、麝香草酚
正确答案:A
2.试带法尿蛋白检查主要应用于疾病的()。
A、筛查
B、诊断
C、监测
D、预后
E、预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试带法检测尿蛋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本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
3.RT-PCR用于检测()。
A、HbsAg
B、抗HCV
C、HBV-DNA
D、抗HEV
E、HCV-RNA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目前临床上常用高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期进行HCV-RNA检测,以判定疗效及评估预后。丙型肝炎患者在痊愈后HCV-RNA会即刻从血中消失,可明确患者是否为现症感染。
4.临床上疑似尿路感染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时,标本送检时间要求()。
A、≤4h
B、≤24h
C、≤8h
D、≤2h
E、≤1h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1h内进行接种,尿中不得加入防腐剂和消毒剂。
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特征性蛋白是()。
A、免疫球蛋白轻链
B、白蛋白
C、Tamm-Horsfall糖蛋Ft
D、免疫球蛋白
E、β球蛋白
正确答案:A
6.TT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提示为()。
A、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B、异常纤维蛋白原病
C、因子Ⅱ缺乏
D、有FDP存在
E、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外周血中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时,TT延长,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蓝。如TT恢复正常或明显缩短,则提示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原缺陷。
7.试带法测尿糖时,试剂条模块只与尿中何种物质发生作用?()
A、蔗糖
B、果糖
C、麦芽糖
D、半乳糖
E、葡萄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8.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是()。
A、T细胞的表面受体
B、B细胞的表面受体
C、T细胞的表面抗原
D、B细胞的表面抗原
E、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
9.口服阿司匹林后可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A、PLT
B、PT
C、APTT
D、TT
E、PAgT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因此口服后会对PLT计数产生影响。
10.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及转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是缺铁性贫血(IDA)的铁代谢检查的标准表现。缺铁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降低。溶血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血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三系(少数为二系)细胞减少,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亦可大细胞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铁失利用性贫血,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特征性的环形铁粒幼细胞,其血清铁和铁蛋白升高。慢性感染性贫血(ICD)铁代谢指标与IDA不同,表现为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不增加,血清铁蛋白和运铁蛋白受体升高,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铁增加。
11.患者女,27岁。不明原因贫血。Hb92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3.8%,可排除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地中海性贫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正常值为:0.5%~1.5%,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其他贫血都增多,尤其溶贫最明显。
1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成比例减少见于()。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溶血性贫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3.显微镜计数白细胞时,以测定值和靶值差值的绝对值与靶值相比来表示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为()。
A、经验质控
B、常规考核标准
C、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D、两差比值评价法
E、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白细胞计数的考核方法包括:常规考核标准、变异百分数评价法、两差比值评价法和双份技术标准平价法。两差比值评价法是同一标本在短时间内重复2次测定之差与2次细胞计数标准差的比值,其准确性高。以测定值和靶值差值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