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精神内科整体护理规范(1).pptx
文件大小:3.6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精神内科整体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专科护理要点

03

安全管理体系

04

康复护理方案

05

家属协作机制

06

质量监控标准

01

基础护理规范

01

基础护理规范

PART

护理评估标准

病情评估

风险评估

自理能力评估

环境评估

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能力、情感反应、社交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排泄等方面。

识别患者可能存在的精神症状、行为异常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及适宜性,确保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

日常护理流程

早晨护理

协助患者起床、洗漱、整理床单位,保持患者清洁卫生。

01

晚间护理

协助患者更换睡衣、整理床铺,确保患者夜间舒适。

0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医嘱,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确保患者营养均衡。

03

排泄护理

协助患者如厕,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患者身体清洁。

04

用药管理规范

用药前评估

用药过程监控

药物保管

药物教育

评估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确保用药安全。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异常情况。

按照药物储存要求妥善保管药物,确保药物不受污染、不变质。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药物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02

专科护理要点

PART

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评估认知功能

注意患者情绪的稳定性,是否有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波动,以及这些情绪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观察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计算能力等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精神症状观察技巧

识别幻觉妄想

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监测药物反应

注意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反应,包括疗效和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等。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家庭干预

心理支持与教育

促进社交功能

与患者建立真诚、信任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诉求,鼓励其表达情感。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应对自身疾病,提高自我管理和应对能力。

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指导家属如何正确支持和照顾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社交功能,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危机事件处理预案

暴力行为防范

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的暴力行为倾向,采取有效的约束和隔离措施,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

01

自杀风险评估与干预

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

02

应急处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危机事件的报告、处理、记录和反馈等环节,确保危机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03

紧急药物准备

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如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约束带等,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04

03

安全管理体系

PART

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

对有精神病史、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确定其自杀意念的强度。

01

跌倒风险评估

对行动不便、意识不清、药物副作用明显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确定其跌倒的可能性。

02

暴力风险评估

对有冲动行为、幻觉妄想、药物副作用明显的患者进行暴力风险评估,确定其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03

约束保护原则

遵循最小约束原则,确保患者安全,同时最大化保护其自主权和尊严。

约束保护操作流程

约束工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如约束带、保护衣等。

约束操作流程

约束前与患者沟通,解释约束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合作;约束过程中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舒适度,及时调整约束松紧度;约束后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及时解除约束。

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定期检查病房设施,确保门窗完好、电源插座安全、锐利物品和易燃物品妥善保管,减少患者自杀或自伤的风险。

病房环境安全

走廊和楼梯安全

患者安全防护

保持走廊和楼梯畅通,设置扶手和防滑设施,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

04

康复护理方案

PART

社会功能训练计划

情感与家庭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和家庭关怀,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增强家庭支持。

03

通过组织患者参加社交活动、角色扮演等,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02

社交能力培训

生活技能训练

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巧等,旨在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01

团体治疗实施规范

团体治疗目标

明确治疗目标,如减轻症状、提高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确保治疗方向。

01

团体成员组成

根据患者病情、性格、兴趣等因素,合理安排团体成员,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

02

团体治疗过程

分阶段进行,初期建立信任关系,中期鼓励成员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后期总结成果、巩固疗效。

03

职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