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体重管理指导手册.docx
文件大小:69.41 KB
总页数:5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1.53万字
文档摘要

体重管理指导手册

目录

1体重管理总体要求 1

1.1预防为主 1

1.2多因素综合干预 2

1.3改善生活方式 3

1.4建立支持环境 3

2体重管理主要方法 3

2.1合理膳食 3

2.2科学运动 5

2.3规律作息 8

2.4中医药保健 8

2.5心理健康服务 9

2.6家庭参与 9

2.7医学治疗 10

3分级分类干预措施 11

附录:体重管理基础知识 15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在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同年7月,集团公司QHSE(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体重管理年”活动工作方案》,制定了超重和肥胖人数每年同比下降3%的目标。

根据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统计,超重和肥胖是员工面临的重要健康风险。饮食不科学、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工作生活习惯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本指导手册共分三部分,分别为体重管理总体要求、主要方法和分级分类干预措施。同时,指导手册还汇总了体重管理基础知识,便于大家理解落实相关要求。各单位可参照本手册细化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普及,营造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

—1—

1体重管理总体要求

超重和肥胖的干预需要通过筛查划分干预目标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方案,明确干预目标效果并及时开展评价,保证干预措施的可持续性。

首先,采用BMI或腰围等指标对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筛查,将目标人群划分为:

体重正常人群(18.5≤BMI24.0kg/m2,且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超重人群(24.0≤BMI28.0kg/m2,或85≤男性腰围<90cm、80≤女性腰围<85cm);

肥胖人群(BMI≥28.0kg/m2,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其次,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分析造成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采取普遍性干预和个性化干预相结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目标不仅仅是减低体重,更重要的是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减少内脏脂肪的沉积。

最后,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制定下一次干预的目标,使整个干预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1.1预防为主

坚持树立超重和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理念。预防超重和肥胖要做到尽早发现有超重和肥胖趋势的个体/人群,通过广泛

—2—

的、群众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普及体重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科学选择食物和合理安排每日膳食,在工作、学习、出行、家务和休闲锻炼等日常生活环节提高身体活动量的方法等。

对于体重正常人群,通过健康宣教使员工了解体重管理基础知识,达到维持目前体重的目的。

对于超重人群,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结合个体/群体的特点实施个体化指导,达到控制超重程度增加的目的,最好能使体重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对于肥胖人群,在健康宣教和个体化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个体干预的强度,最好能在6个月时间内使体重降低5%~10%。

超重和肥胖的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因此,在体重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体重的变化,建立“筛查→干预→评估→筛查”的封闭循环,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干预模式,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1.2多因素综合干预

超重和肥胖是遗传、环境、行为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性,从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多方面深入分析造成个体/群体超重和肥胖的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卫生保健体系等原因,选择一系列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不同强度的干预措施,在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体等不同环境下组织实施。

—3—

1.3改善生活方式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不合理的膳食、缺乏运动等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危害员工健康的突出问题,必须加以改善。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久坐,规律作息,定期进行锻炼;限能量平衡膳食,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高脂、高糖、油炸食物,控制进食速度、足量饮水、减少在外就餐等。

1.4建立支持环境

超重和肥胖的风险不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