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XXX
日期
日期:
重症胰腺炎超声诊断规范
Contents
目录
病理与临床表现
超声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鉴别诊断要点
治疗监测应用
预后评估体系
PART
01
病理与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病理分级
01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胰周积液少见,可有轻度胰管扩张。
02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明显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强弱相间,可见斑片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胰周积液明显,胰管可扩张。
重症胰腺炎典型症状
6px
6px
6px
持续性、剧烈腹痛,可向背部、腰部放射,呕吐不能缓解。
腹痛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
休克
腹腔内压力增高,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腹胀
01
03
02
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膜炎体征
04
超声检测关联性分析
超声可发现胰腺形态改变
包括胰腺弥漫性肿大、轮廓模糊、内部回声不均等。
02
04
03
01
超声可观察胆道情况
胆道结石或炎症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超声可发现胆道病变。
超声可评估胰周积液情况
判断积液量及是否有胰液外渗。
超声可引导穿刺引流
对于胰腺脓肿或积液,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PART
02
超声诊断标准
胰腺肿胀量化指标
测量胰腺的厚度,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判断胰腺是否肿胀。
胰腺厚度
观察胰腺回声的强弱,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情况,辅助判断胰腺病变程度。
胰腺回声
观察胰腺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局部隆起或凹陷,对胰腺病变进行定位。
胰腺形态
坏死区域超声特征
回声改变
坏死区域通常呈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01
边界清晰度
坏死区域边界通常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组织难以清晰分界。
02
血流信号
坏死区域内血流信号通常减少或消失,反映组织坏死程度。
03
胰周积液评估方法
积液部位
观察积液在胰周的具体分布部位,有助于判断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累及的范围。
03
观察积液的回声特点,如是否清亮、有无回声等,辅助判断积液性质(如渗出液、漏出液等)。
02
积液性质
积液量
通过测量积液的深度和范围,评估胰周积液的多少。
01
PART
03
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设备参数设定标准
通常使用3.5MHz或5MHz的探头,以保证足够的穿透力和分辨率。
探头频率
聚焦
增益
调节聚焦深度,使声束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结构。
适当调节增益,使图像清晰,同时避免过度增益引起的噪音干扰。
横扫切面
从胰腺头部向尾部进行横扫,同时向上倾斜探头,以获得胰腺的全面图像。
纵切扫查
沿胰腺长轴进行纵切扫查,观察胰腺的形态和回声特征。
斜切扫查
在横扫和纵切的基础上,进行斜切扫查,以更好地显示胰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多角度扫查
通过旋转探头,获取胰腺不同角度的图像,提高诊断准确性。
多切面扫查操作流程
选取适合的造影剂,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在注射造影剂后,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超声检查,以获得最佳的增强效果。
在造影过程中,连续观察胰腺的增强情况,注意病变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
结合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综合分析胰腺的形态、回声特征以及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动态增强显像优化
造影剂选择
造影时间
动态观察
图像分析
PART
04
鉴别诊断要点
与胰腺癌影像差异
重症胰腺炎的胰腺通常呈现弥漫性肿大,而胰腺癌则是局部肿块。
形态
重症胰腺炎的胰腺回声通常减弱,而胰腺癌则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的肿块。
回声
重症胰腺炎时,胰管通常扩张,而胰腺癌时,胰管可能会堵塞或中断。
胰管
假性囊肿识别特征
回声
假性囊肿通常呈现无回声或低回声。
01
边界
假性囊肿的边界通常清晰,且壁较厚。
02
位置
假性囊肿多位于胰体尾部,且常与胰腺相连。
03
并发症筛查策略
6px
6px
6px
检查胰腺周围是否有积液,以评估并发症的风险。
胰周积液
注意检查胰腺以外的器官,如胆道、肠道等,以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胰外并发症
观察胰腺实质是否出现不均匀回声,以判断是否有坏死或出血。
胰腺实质改变
01
03
02
观察胰周血管是否受压或移位,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胰周血管
04
PART
05
治疗监测应用
超声引导穿刺定位
利用超声引导进行穿刺,可实时监测穿刺路径,避免误伤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
实时监测
准确度高
安全性高
超声引导可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提高穿刺准确性。
超声引导穿刺可避免损伤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可动态评估坏死组织的范围、程度以及血流灌注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坏死组织动态评估
超声造影技术
利用超声技术可对坏死组织进行量化评估,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