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公共危机中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研究.pdf
文件大小:1.22 MB
总页数:79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9.16万字
文档摘要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论文题目:公共危机中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研究

学科专业:社会工作

学位申请人:李金凤

指导教师:杨彩云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志愿服务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在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中,社区志愿

者呈现出与常态化下截然不同的行动样态,打破了往常的邻里陌生场景和低志愿

参与意愿现状。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常态化下志愿服务的参与,对非常态

化情境下的志愿服务的意愿、过程及其机制研究不足。这无疑忽略了对应急情境

下志愿服务动力的探讨,以及对潜在志愿者的充分发掘,不利于公共危机中社区

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因此,本研究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探讨公共危机中社区

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16名深度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社区

居民进行访谈,动态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志愿行为

和志愿情感的变化,并尝试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阐释其内在互动机制,并提出

针对性的应急志愿动员策略,促进我国志愿服务长远发展。

研究发现,公共危机的到来能够打破陌生的邻里关系,使得社区居民间产生

联结,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应对群体困难。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呈现明显

的阶段特征,每个阶段中的志愿行为和志愿情感的产生以及变化是互动仪式链逐

步形成的基础。在志愿服务仪式启动阶段,个体间的互动焦点是志愿服务的学习

摸索和邻里情感的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仪式有序展开的同时邻里间

进行情感交融。在仪式的结果阶段,志愿精神得以内化,志愿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同时社区情感也得到一定的积累。社区居民共同经历着不同的情境交替和变换,

形成了一系列的互动结果作为新的力量对志愿个体产生作用,主体间的关系从弱

到强,志愿服务仪式从弱连接到强连接。这一变化过程的内在机制可以凝练为以

“危机触达—行为触发—文化触动”为核心环节的志愿服务互动仪式链模型。这

三个层面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构成完整且动态的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基于研究

结果,为今后更高效地动员社区志愿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带来以下几点启示:首先,

要引导社区居民接纳包容己他两利型志愿动机;其次,促进社区志愿者的角色调

适,提升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感;再次,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的合作网络,加

I

摘要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强各参与主体间的联动;最后,注重社区志愿者的情感治理,充分发挥情感社会

资本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危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互动仪式

II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TITLE:Researchontheprocessofcommunityparticipationinpubliccrisis

MAJOR:Socialwork

APPLICANT:Lijinfeng

SUPERVISOR:Yangcaiyun

Abstract

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mentionedthattheimprovementofthesystemandtheconstructionofthework

systemshouldbeacceleratedinthefieldofvolunteerservice.Volunteersarethemain

bodyofvolunteerserviceparticipationandanimportantforcetopromotethe

developmentofmodernvolunt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