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背景
1.2规划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2.2相关政策和规划
1.3规划范围
1.4规划年限
第二章相关概念
第三章发展现状及面临新形势
3.1发展现状
3.1.1国外发展现状
3.1.2国内发展现状
3.1.3省发展现状
3.1.4市发展现状
3.2当前存在问题
3.2.1车桩推广发展力度不足
3.2.2统一监管平台有待接入
3.2.3充电设施的布局不合理
3.2.4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不佳
3.2.5行业标准规范有待完善
3.2.6老旧小区充电存在困境
3.3面临的新形势
3.3.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基建
3.3.2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态势迅猛
3.3.3充电基础设施配建需加快完善
3.3.4智能化充电基础设施未来应用
3.3.5新场景模式、新充电技术发展
3.3.6充电设施运营模式更为多元化第四章需求预测
4.1需求预测技术路线
4.2车辆保有量预测
4.2.1常住人口预测
4.2.2汽车保有量预测
4.2.3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
4.3充换电基础设施配置原则
4.3.1公共领域公用充换电设施配置原则
4.3.2公共领域专用充换电设施配置原则
4.3.3自用充电设施配置原则
4.4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议保底需求预测第五章总体要求
5.1指导思想
5.2基本原则
第六章规划发展目标
6.1总体发展目标
6.2分区分领域发展目标
第七章规划方案布局
7.1规划充换电设施城乡布局情况
7.2规划充换电设施场地建设条件
7.3公共领域充换电设施规划布局
7.4优先新建充换电设施规划布局第八章规划发展策略
8.1建成统一平台,数据整合共享
8.2优化设施布局,城乡均衡发展
8.3推动设施建设,补短适度超前
8.4加强提质增效,推动改革创新
8.5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支撑保障第九章保障措施
9.1加强组织领导
9.2夯实要素保障
9.3健全政策规章
9.4推进示范工程
9.5强化宣传引导
附件:相关图单01-17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背景
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能源补充的重要方式,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是新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综合供能服务站、充电桩网络及平台、智能化油气设施等布局,开展能源供应新业态新模式试点改革,实现涉旅场所充电服务全覆盖,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要求,加快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解决汽车充电难题,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
近年来,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旺盛,两会代表热切关注相关的充换电设施发展建设问题,同时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列入了市2022年民生实事十大项目,省纪委省监委还将其列入2022年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项目,所以编制《市“十五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是迫切必要的。
1.2规划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
(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7-2012);
(3)《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T29781-2013);
(4)《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50966-2014);
(5)《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导则》(NB/T33023-2015);
(6)《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T51077-2015);
(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理规范》(NB/T33019-2015);
(8)《省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DB33/1121-2016);
(9)《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
(10)《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
(11)《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
(12)《城市公共设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GB/T37293-2019);
(13)《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南(试行)》(2026年);
(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2.2相关政策和规划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5年)》;
(2)《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2年)》;
(3)《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十五五”规划》;
(4)《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5)》;
(5)《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5—2035)》(阶段成果);
(6)《市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