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真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D.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原子的相关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原子核虽小,但并非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也有质量。所以选项D不正确。
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原子和原子核的相关知识。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并非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组成部分。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越牢固。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与温度无关。而根据玻尔理论,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这道题选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
B.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射线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减少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一定剩下1个原子核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原子核相关知识。核电站能量源于重核裂变,A正确;β射线产生原理如B所述,正确;氢原子跃迁时,C中的描述符合规律,正确。而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不适用,D选项错误。不能根据半衰期简单计算得出4个原子核经特定时间一定剩下1个。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0
B.为负值
C.为正值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于速度不变,其变化量为0,所以加速度为0。选项B、C中提到的正负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均不适用,故答案选A。
5、下列关于质点,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同学的街舞动作,把同学看成质点
B.研究火车从渭南到北京的路程时,把火车看成质点
C.主治医师给病人做手术,研究病人的病理位置,把病人看成质点
D.生物研究员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把蛋白质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质点概念的理解。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在研究火车从渭南到北京的路程时,火车的长度相比路程可忽略,能看成质点。而研究同学的街舞动作、病人的病理位置、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
6、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7、皮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2m、4m
B.3m、1m
C.3m、2m
D.4m、2m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概念。位移是初末位置的直线距离,皮球从3m高处落下到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初位置在3m处,末位置在1m处,位移大小为2m。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皮球先下落3m,再弹回1m,路程共4m。所以答案选A。
8、某金属导体内,若2s内有3.2C的电子定向通过某横截面,则导体中电流大小为( )
A.0.8A
B.0
C.1.6A
D.3.2A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电流的定义式。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已知2s内有3.2C电子通过横截面,根据I=Q/t,可得电流I=3.2C/2s=1.6A。选项A计算错误,B为零电流不符合实际,D计算结果错误,所以答案选C。
9、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故选A。
10、一个闭合线圈中没有产生感应电流,因此可以得出()
A.此时该处一定没有磁场
B.此时该处一定没有磁场的变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