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震应急安全教育.pptx
文件大小:3.5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地震应急安全教育

CATALOGUE

目录

01

地震基础知识

02

应急物资储备

03

避险逃生技巧

04

自救互救方法

05

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06

灾后注意事项

01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成因与类型区分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的地震波引起的自然现象,主要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种。

地震成因

地震类型

地震分布

根据地震成因和地表震动特征,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类型,其中构造地震最常见。

地震在全球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区域。

预警信号识别方法

地震预警系统

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震波,预测地震发生并发出警报,为公众争取逃生时间。

01

预警信号识别

地震预警信号通常包括声音警报、电视插播、手机短信等形式,收到预警信号后应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02

预警信息发布

政府和相关机构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公众应关注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03

震级与烈度对应关系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震级与烈度概念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对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坏越严重;震源深度越浅,烈度也越大。

震级与烈度关系

烈度不仅与震级和震源深度有关,还受地表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影响。

烈度影响因素

02

应急物资储备

家庭应急物资清单

饮用水

应急药品

食品

应急工具

储备足够的饮用水,保障每人每天至少2-3升的饮水量。

储备易保存、易携带、高能量的食品,如巧克力、坚果、罐头等。

备齐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如止痛药、消炎药、抗生素、止血药等。

准备手电筒、多功能刀具、绳子、打火机、哨子等应急工具。

急救包配置标准

急救手册

敷料和绷带

消毒用品

急救器械

包含常见急症处理方法和急救流程,指导急救操作。

用于止血、包扎伤口,最好选择无菌、独立包装的。

如碘酒、酒精棉片、消毒湿巾等,用于伤口消毒和清洁。

如镊子、剪刀、止血带等,用于处理伤口和紧急状况。

记录银行卡的卡号、密码以及银行联系方式,以备急需。

银行卡及密码

记录紧急联系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以便及时联系。

紧急联系人信息

01

02

03

04

备份家庭成员的身份证,确保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身份证件

如房产证、保险单等重要文件的复印件,以备不时之需。

重要文件复印件

重要证件备份管理

03

避险逃生技巧

黄金避险时间把握

01

地震预警

在地震来临前,通常会有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时间,应立即采取行动。

02

紧急避险

在地震开始时,迅速采取避险措施,如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靠近墙角等位置,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室内外躲避位置选择

室内躲避

选择结构稳固、不易倾倒的建筑物内躲避,如墙角、坚固的家具下等,避免站在门窗旁、玻璃窗前等易受损的位置。

01

室外躲避

在室外时,应选择空旷、远离建筑物和树木的地方,避免被掉落的建筑物碎片或树木砸伤。

02

疏散路线规划原则

在疏散时,应尽量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可能倒塌或掉落的物体,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危险区域。

远离危险区域

疏散时应选择安全的通道和出口,如消防通道、逃生楼梯等,避免使用电梯或拥挤的通道。

选择安全通道

04

自救互救方法

被困环境生存法则

保持冷静,判断环境

被困时应保持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出口或避难所。

02

04

03

01

节约体力,等待救援

被困时,不要过度喊叫或敲打物品,以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寻求避难所

尽量避开倒塌物、悬挂物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地方,寻找稳固的避难所,如墙角、桌下等。

寻找水源和食物

尽量寻找身边的水源和食物,但注意不要随意饮用不洁水源或食用过期食品。

简易求救信号制作

制作烟雾信号

在白天,可以点燃易燃物品制造烟雾,以便被搜救人员发现。

利用手电筒或镜子

在夜间或光线较暗时,可以用手电筒或镜子反射光线,发出求救信号。

地面标志

在空旷的地面制作明显的标志,如SOS等,以便搜救人员从空中发现。

发出声音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大声呼喊或敲打物品发出声音,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止血与骨折固定技巧

止血方法

切勿随意移动伤员

骨折固定

寻求专业救援

对于出血的伤口,可以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压在伤口上,直到出血停止。

对于骨折部位,可以用夹板或代用品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在未经专业训练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处理伤口和骨折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以确保得到正确的治疗。

05

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高层建筑避险方案

优先选择卫生间、内墙角等结构稳定、有承重墙的区域,避免靠近外墙、窗户、镜子等易碎易倒的物品。

躲避地点选择

自我保护措施

避难楼层选择

采取头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