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docx
文件大小:23.6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PAGE4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

内需,是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的稳定压舱石,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拼图。翻开《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扩大内需的深刻洞察。《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点明:“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更是强调:“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

当全球经济风云变幻,外需不确定性如同阴霾笼罩,扩大国内需求的紧迫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防弹衣”,更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助推器”,从长远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铺路石”。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掷地有声地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随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磅出台,这一系列动作都在释放强烈信号:内需市场,大有可为!

为何说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前景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曾精准预判:“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这背后,藏着消费与投资的“相爱相杀”。消费是终点,投资是手段,二者看似各司其职,实则紧密相连。

举个有趣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家电企业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曾做过一个大胆尝试。当时中国家庭普遍收入不高,但对家电需求旺盛。日本企业没有一味追求高端产品,而是推出了价格亲民、功能实用的“国民款”彩电、冰箱。这种精准适配消费需求的投资策略,不仅让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说白了,就是投资得“踩准”消费的鼓点,才能奏出经济发展的美妙乐章。

从国民经济循环视角看,消费需求增长,就像发出“扩大投资”的邀请函;而创新性投资,又能催生新的消费热点,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正是要激发这对“黄金搭档”的无限潜能。

消费潜能从何处挖掘?

消费,堪称国内大循环的“发动机”,在经济增长中占据C位。可面对超130万亿元GDP的庞大经济体量和14亿多人口的超级市场,我国消费总量却仍有提升空间。消费潜能究竟藏在哪里?

从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找答案。2024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居民消费正从“吃饱穿暖”向“诗和远方”升级。虽说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29.8%,但和发达国家19%以下的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差值”里,藏着的是文教康乐等服务消费的巨大蓝海。就拿服务消费来说,2024年其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近“半壁江山”,但对比发达国家60%左右的比例,未来提升空间堪称“一望无际”。

[此处插入一张2024年中国与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占比对比柱状图,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商品消费同样不甘示弱。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速“跑赢大盘”,汽车消费进入置换升级与普及并重阶段,家电消费也朝着低碳、智能方向大步迈进。

社会结构变化同样孕育着消费潜能。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堪称消费“主力军”,预计到2035年规模将达7亿人。这群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正催生大量中高端消费需求。

城乡区域消费梯次升级也不容小觑。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领跑”城市,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速反超东部,二三线城市消费活力迸发。随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消费潜能如同待开发的宝藏,等待被挖掘。

新技术新业态更是消费潜能的“挖掘机”。VR/AR装备、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不断点燃消费热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8年间增长超两倍。网络销售、直播经济等新业态,让消费体验充满惊喜。

[此处插入一张消费者体验VR设备的现场照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消费理念的转变同样功不可没。绿色产品、国货“潮品”、健康消费成为新宠。新能源汽车销量狂飙,国货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大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9万亿元。

投资效益如何实现最大化?

投资,短期是需求,长期则是资本积累的“蓄水池”。我国劳均资本存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2/3,要追赶发达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势在必行。那么,投资的“风口”在哪?

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首当其冲。上世纪建成的交通、市政设施逐渐“老去”,路龄超15年的高等级公路占比过半;民生领域,每千人口病床数、养老床位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这些“缺口”里,藏着满满的投资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同样商机无限。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虽有提升,但和制造业大国相比仍有差距;技改投资占比刚过40%,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传统产业升级需求迫切。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投资“富矿”。城镇化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中西部崛起,都将带来海量投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