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演变;古代汉语中的“法〞、“律〞、“刑〞等词语之间彼此有关联。传说,商鞅变法,“改法为律〞,最早将“法〞“律〞二字合而为“法律〞一词以指称一种标准体系的人,是春秋时代的管仲。但无论是“刑律〞还是“法律〞,都没有现代法律具有的丰富内涵。;古代法律的特征;刑罚种类图表;战国时期的法律;?法经?的历史地位;秦代法律制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一、法治指导思想;二、云梦秦简;三、法律形式;秦代的刑事法律;〔四〕耻辱刑
1、髡刑剔去头发和鬓须。
2、耐刑只剔鬓须,而保存头发。
〔五〕流刑〔举家迁移,无道里远近之别,比劳役刑轻〕
1、迁〔一般人有罪迁之〕2.谪〔官吏有罪迁之〕
〔六〕财产刑
1、赀2、赎3、没〔罚没财产〕
〔七〕身份刑
1、夺爵2、废〔撤职永不叙用〕3、收〔孥〕;两汉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承秦制,有所开展;一、汉代法制指导思想;2.理论根底--黄老学说:“清静无为〞
〔1〕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与民休息
〔2〕兼容儒家、法家和阴阳家思想。
〔3〕提倡约法省禁,先德后刑,具有“重德轻刑〞的倾向,为汉武帝以后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奠定了根底。;;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1.矜老恤幼〔70岁以上、10岁以下;授王杖〕
2.春秋决狱〔引经决狱〕
3.引经注律〔律学产生〕
4.顺天行刑〔秋冬行刑〕
5.赦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社会背景;一、立法概况;〔二〕两晋时期的立法;〔三〕南朝时期的立法;〔四〕北朝时期的立法;;隋唐的法律制度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代法制概况;唐初法制指导思想;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唐律中议、请、减、赎、当等制度,构成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系统而严密的特权保障体系。
充分表达了唐律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封建特权法。;唐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唐律的历史地位
〔一〕唐律对后世封建立法的影响
1.五代时期的?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其卷数和篇目????唐律?完全一致。
2.宋朝根本法典?宋刑统?,律文几乎是唐律的翻版。
3.元朝“参照唐宋之制〞,修订完成?至元新格?。
4.明朝初年制定的?大明律?,“篇目一准于唐〞。
5.清朝最后完成的?大清律?采取明律的体例,但内容及原那么根本因袭唐律。;〔二〕唐律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形成。
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其篇目与顺序,一如?唐律?;律文内容也多相似,只不过在个别律条上有所省并而已。
朝鲜法制根本上沿袭唐制。?高丽史?卷八十四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于唐朝,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越南李朝公布的?刑法?、陈朝制颁的?国朝刑律?,究其根源大体“遵用唐宋之制〞。;宋元法律制度
〔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宋代法律制度;2、经济方面
〔1〕立租佃制:农民比前朝有较多的自由。
〔2〕“编户齐民〞:农民有相对独立的主体资格。
〔3〕不抑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4〕工商皆本:欲利可言,农工商皆本。;;一、宋代的立法;2、神宗熙丰变法以后至北宋末年――义利并重
〔1〕宋神宗下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
〔2〕影响民商事立法〔不抑土地兼并;典卖制度〕
3、南宋时期――以利辅义
〔1〕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朝廷对上述两种思想“择善而从,为我所用〞。理学渐趋务实,以理学论证现存社会秩序。
〔2〕重视民商事、财产继承、婚姻等方面的立法。〔如常以敕例、指挥变通旧律,形成新的民商事法律〕;元朝的法律制度;〔二〕建元后
1、?至元新格?〔元世祖〕〔最早的一部法典〕〔行政法为主〕
2、?风宪宏纲?〔元仁宗〕〔纲纪、吏治〕
3、?大元通制?〔元英宗〕〔元代最完备的一部法典〕〔诏制94条;条格1151条;断例717条〕
4、?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典章?〕〔元英宗〕〔地方政府所纂集。圣旨、条画汇编〕
5、?至正条格?〔元顺帝〕〔最后一部法典〕;立法特点
〔一〕法律形式方面
条格和断例占绝大多数
元朝的法律形式是在两宋编敕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条格和断例占绝大多数;非常重视判例的作用,如案例前常加以诸字,即成独立条文,在法典中占重要位置。
〔二〕内容方面
保存许多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元代法律的主要特点
〔一〕民族歧视,各民族在法律上不平等
1、四等人制
元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