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02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03社会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04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05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06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目录
四、神经生理与生物化学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精神环境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1、不良居住环境:复杂,恶劣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社区中如果正不压邪,容易对生活其中的人造成不良影响2、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社会不良群体朋友群体
单位管理缺陷: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束和监督工作环境风气不正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障碍
校园女霸案
内化机制外化机制刺激—反响机制量变质变机制防御机制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一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社会信息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内化机制内化机制之二模仿学习机制典范认同模仿学习心理强化
内化机制内化机制之三角色扮演机制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四自我强化机制满足主体需要符合自我价值期许获得群体奖赏
外化机制
刺激——反响机制外在不良情境〔S〕主体不良因素〔O〕违法行为〔R〕输入选择输出反响R=f〔S.O〕
防御机制合理化作用投射作用认同作用反向作用
黄勇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住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身高缺乏1.7米,面容清瘦,略显文气从2001至2003年,以出钱资助上学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骗至其家中,捆绑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1人未遂〕,并将受害人埋在家中。
独来独往的杀手吸引着他!12岁时看过一部录像?自由人?,感觉杀手很酷!很想体验!罪恶的种子开始播种他的心田!
平淡无奇的生活
种子开始萌芽!“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使人失去对抗能力。〞——黄勇供述17名少年命丧这张所谓的“智能木马〞
寻机下手录像厅网吧游戏厅如果杀女人,显示不了英雄气概
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
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诱杀第一个爱害者后将尸体肢解后埋藏在厕所旁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惧慢慢褪去。
第二次得手!“我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杀手了。但是人家那种杀手很利索,我还是不够利索,同他们还有距离,还想练练。〞“杀了刘楠〔第三个受害人〕之后,我心想,这样既可以满足我当杀手的愿望,又可得到钱财,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接二连三地杀人。〞——黄勇对记者说
一双断手和疯狂作案
杀手的最后遗言“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大家不要走我这条路,代价太大。〞2003年12月黄勇被枪决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内向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内心的渴望与想象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唤醒其“梦想〞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黄勇的“杀人想象〞
在冷漠中成长的杀手没有导师的引导,没有亲情的温暖,没有财富可以享用、也没有家庭可以眷恋,可以说,人生道路上发生的这一切,都使黄勇一次又一次地重温自己的杀手梦——“杀手是孤独的,不相信任何人,也不求别人理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黄勇的国画作品
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