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谁在审判谁能审判——网络舆论对司法判案的影响.ppt
文件大小:87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

——网络舆论对司法判案的影响

案情回忆

案情回忆

药家鑫走完了他短促的人生之路被执行死刑,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问号,有反思,有探寻,也有质疑。

药家鑫是不是被刻意炒作和不断升温的舆论杀死的?

药家鑫是不是成了媒介审判的一个牺牲品?

舆论是否有权介入司法?舆论是否会影响司法公正?

新时代下的舆论的特征?

5

网络舆论传播具有爆炸性。

网络舆论主体具有隐蔽性。

网络舆论绪化。

民众对于“官二代〞“富二代〞的敏感神经被利用,一桩刑事案件异化为阶级仇杀,制造对立,撕裂社会,从而引起了一场舆论的风暴。

4月23日,张显微博披露

网络舆论是否会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伊丽莎白.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沉默的螺旋

个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为防止因孤立而带来的社会惩罚,个人总是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支持。意见的说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处于惧怕孤立状态的个人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转向沉默或附和;但是,一旦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会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就会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法官的角色

司法独立

舆论压力

Conclusion:一个案件只要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激活了公共话题,集聚了较大能量的舆论,都有可能对司法产生压力而导致出现审判背离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结果。

平衡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

Solution

公民有权发出声音,但无权阻止不同的意见。

司法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随着汹汹舆论而改变

媒体应恪守中立、传播法治理念。

谢谢欣赏

组长:李姿晓

组员:张文妮

唐文怡

杨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