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理工学院单招《数学》考前冲刺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0.00048的算术平方根在()
A.0.05与0.06之间
B.0.02与0.03之间
C.0.002与0.003之间
D.0.2与0.3之间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计算。先计算0.02的平方为0.0004,0.03的平方为0.0009。0.00048介于0.0004和0.0009之间,所以0.00048的算术平方根在0.02与0.03之间。
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3、
A.-6
B.-15
C.10
D.20
答案:D
解析:
4、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5、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先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再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得到结果.
10/(10+99990)=0.0001=10^(-4)
6、如图,沿笔直小路DE的一侧栽植两棵小树B,C,小明在A处测得AB=5米,AC=7米,则点A到DE的距离可能为()
A.4米
B.5米
C.6米
D.7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AB和AC分别是点A到B和C的距离,且AB=5米,AC=7米。点A到DE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三角形ABC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性质,高的长度应小于或等于两边之和且大于或等于两边之差。即:|AB-AC|高AB+AC。代入数值:|5-7|高5+7,即2高12。在选项中,只有4米符合这个范围。因此,点A到DE的距离可能为4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是无规律的
B.在实验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该对象的频率
C.在实验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该对象的频数
D.在实验中,一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该对象的频率就越大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实验中频率和频数概念的理解。在统计学中,频数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总数的比值。选项A中事件发生频率应是有规律的;选项B描述的是频数而非频率;选项D频率大小取决于频数与总数的关系。所以正确的是C选项,即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该对象的频数。
8、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
9、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长方体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当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时,体积就变为2×长×2×宽×2×高=8×(长×宽×高)。所以体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答案选D。
10、
A.-2
B.-1
C.0
D.1
答案:D
解析:x=2,y=5代入,得c=1,故选D
11、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12、在字母a、b、C、d中任意选取两个不同字母,选法有()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组合知识。从4个不同字母中选2个的组合数计算方法为:4×3÷2=6种。依次分析选项,A选项符合计算结果。B、C、D选项的数量均不正确。所以答案是A选项,即有6种选法。
13、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14、集合A={1,3},B={2,3,4},则A∩B等于().
A.{1}
B.{2}
C.{3}
D.{1,2,3,4}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集合A中有1和3,集合B中有2、3、4,共同的元素只有3。所以A∩B的结果就是{3},答案选C。
15、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要运用三角函数的变换,这个题可以变换为sin(14°+16°)=1/2
16、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17、汽车离开甲站10千米后,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了t小时,则汽车离开甲站所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A.s=10-60t
B.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