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校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3.8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2.82千字
文档摘要

高校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社会危害性D.主观罪过性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哪种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劫罪D.抢夺罪

4.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5.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6.下列属于刑罚主刑的是()

A.罚金B.拘役C.没收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

7.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A.1年B.2年C.3年D.5年

8.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犯罪预备阶段

B.犯罪实行过程中

C.犯罪预备或实行过程中

D.犯罪过程中

9.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单罚制B.双罚制C.多罚制D.转嫁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2.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3.下列属于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有()

A.存在不法侵害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C.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D.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下列情形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C.事先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

D.同时犯

5.刑罚的目的包括()

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

C.改造罪犯D.教育罪犯

6.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

7.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有()

A.准备犯罪工具B.调查犯罪场所

C.排除犯罪障碍D.勾结犯罪同伙

8.下列哪些属于量刑情节()

A.累犯B.自首

C.立功D.坦白

9.我国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

A.侮辱罪B.诽谤罪

C.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D.虐待罪

10.下列属于单位犯罪的有()

A.单位为谋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

B.单位的主管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

C.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

D.单位组织实施的犯罪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必须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6.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7.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8.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是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的。()

10.单位犯罪中,对单位只能判处罚金,不能判处没收财产。()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包括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事后法等内容。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答: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简述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答: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成立条件: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4.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答:危害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仅限人的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