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35kV变电站10kV配电网(新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版)1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1.1项目背景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量逐年攀升,尤其是城市地区和工业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增长尤为明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网结构,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新建和改造配电网成为当务之急。
(2)在此背景下,35kV变电站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能力直接影响着周边区域的电力供应。然而,现有的35kV变电站及10kV配电网在负荷增长、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用电需求。因此,开展35kV变电站10kV配电网新建、改造工程,对于提升供电质量、保障电力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同时,新建、改造工程将遵循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优化配电网结构,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电力服务,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1.2项目目标
(1)项目旨在通过新建和改造35kV变电站及10kV配电网,提升供电能力,满足未来五年内预计增长30%的电力需求。例如,根据近五年电力需求增长率计算,预计到2025年,该区域电力负荷将达到1000兆瓦,而现有变电站的供电能力仅为700兆瓦,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
(2)项目目标之一是实现供电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通过升级改造老旧设备,引入智能电网技术,降低故障发生率。以某市为例,该市在2018年对10kV配电网进行改造后,故障停电次数从每月平均5次降低至每月2次,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
(3)此外,项目还着重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线损率至6%以下。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配电网线损率平均在8%左右,而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项目地区有望实现线损率降至6%,每年可节约电量约1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
1.3项目意义
(1)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区域供电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特别是在工业、商业和居民用电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项目将推动电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项目的建设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
(3)此外,项目的建设还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通过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项目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项目概况
2.1项目地点
(1)项目地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20%,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所在地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约100公里,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发达,为项目的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项目所在区域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但变电站容量已接近饱和,且供电半径过大,难以满足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据统计,该区域现有变电站供电半径超过10公里,导致部分区域供电质量不稳定,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项目周边区域规划人口约5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比超过70%,工业、商业和居民用电需求旺盛。近年来,该区域GDP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预计未来五年内,区域电力负荷将增长30%,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在此地新建和改造35kV变电站及10kV配电网,对于提升区域电力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项目规模
(1)本项目规模宏大,涉及新建和改造35kV变电站一座,以及10kV配电网的全面升级。新建的35kV变电站将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预计总容量将达到100兆伏安,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内该区域电力负荷的增长需求。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该变电站将服务约50万人口,覆盖约100平方公里的区域。
(2)在10kV配电网方面,项目将新建约200公里的高压线路和约400公里的低压线路,对现有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更换老旧电缆、增设自动化设备等。这一改造将显著提高配电网的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以某市为例,该市在2016年对配电网进行升级后,线路损耗率从原来的10%降至6%,每年节约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
(3)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建35kV变电站投资约2亿元,10kV配电网改造投资约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