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滁州市城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第1卷
一.常识判断(共30题)
1.题干:
在某个年份的公考真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地区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10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据此推断,该地区2023年的森林覆盖率最有可能是多少?”根据已知信息,选择最合理的推断。
A.65%
B.70%
C.75%
D.80%
2.题干: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度量容器的名称为“豆”,它主要用于盛放何种物品?
A.饮料
B.食物
C.酒液
D.汤羹
3.题干:
我国传统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哪个?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4.题干:?
有一种植物,其种子在干燥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火山灰沉积层中被发现后依然具有发芽能力。这种植物在全球多个干旱地区被广泛种植,因其强大的耐旱性和对土壤要求不高而闻名。以下哪项对其描述最符合??
A.沙漠松树?
B.竹子?
C.仙人掌?
D.霸王花?
5.题干:某地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计划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根据相关农业经济知识,以下表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该地应优先发展需大量灌溉的棉花种植业,因为该产业年产值最高
B.若当地降雨量丰富,则应大力发展渔业,忽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综合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结构
D.土地盐碱化严重时,应立即推广高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以提升经济效益
选项:A、B、C、D
6.题干:
在一次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近几十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形成“温室效应”。以下关于温室效应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现象。
B.温室效应只会对地球表面的温度产生积极影响,不会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C.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层中氧气含量的增加导致的。
D.温室效应可以通过减少植被砍伐和增加植树造林来有效缓解。
选项:
A.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现象。
B.温室效应只会对地球表面的温度产生积极影响,不会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C.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层中氧气含量的增加导致的。
D.温室效应可以通过减少植被砍伐和增加植树造林来有效缓解。
7.题干: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春季开始的节气是哪一项?
A.立春
B.雨水
C.惊蛰
D.春分
8.题干:我国某个省份因为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世界上壮观的天坑群,该省份还是“世界硒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请问该省份是?
A.重庆?
B.湖北?
C.云南?
D.贵州?
9.题干:某河流流经四个省份,分别为A省、B省、C省和D省,依次流经这四个省份后,该河流的流向发生了改变。已知该河流在B省的流程是C省的两倍,在C省的流程是D省的三倍。如果A省到B省的流程为100千米,而D省到最终出海口的总流程为600千米,请问A省到D省的流程是多少千米?
A.200千米?
B.300千米?
C.400千米?
D.500千米
10.题干: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民法典》中规定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C.无民事行为能力
D.监督民事行为能力
11.题干: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部分的试题往往涉及地理、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对外来物种的生态影响是一个常考点。例如,某种外来物种在某地区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数量锐减,生态系统失衡,这一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生态入侵”。请问,以下哪种外来物种在中国历史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A.互花米草
B.水葫芦
C.桉树
D.欧洲赤松
12.题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下,无权代理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A.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超越了代理权限
B.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事项违法仍然实施代理行为
C.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且代理权限内但相对人不知情
D.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