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审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方案笔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下列关于安全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遇到或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线
B.车辆快速行驶时,司乘人员须系好安全带,可以大大减少因惯性引起的意外伤害
C.在火车站或地铁站,乘客必须站在安全警戒线之外文明候车
D.在山区旅游遇到雷雨时,躲入车厢最安全,但进入车厢时不要接触车厢金属部分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安全常识逐一分析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遇到或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线。因为人体是导体,用手去拉触电者,会导致救人者自己也触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等,所以这一说法错误。车辆快速行驶时,司乘人员须系好安全带。当车辆紧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系安全带可以大大减少因惯性引起的意外伤害,该说法正确。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若乘客离列车太近,外侧的大气压会将人推向列车,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乘客必须站在安全警戒线之外文明候车,此说法正确。在山区旅游遇到雷雨时,躲入车厢最安全,因为金属车厢能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但进入车厢时不要接触车厢金属部分,防止因雷电产生的静电对人体造成伤害,该说法正确。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遇到或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线。
2、“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话强调了()的重要性。
A.提升司法公信力
B.确保立法科学性
C.完善监督制度
D.防止权力滥用
【答案】:A
【解析】这句话将犯罪类比为污染水流,不公正的审判类比为污染水源,旨在强调不公正审判的恶劣影响远超犯罪。司法审判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次不公正的审判会极大地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让民众对司法系统失去信任。而提升司法公信力,能够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民众相信司法机关能够公正地处理案件,这与强调公正审判的重要性相契合。确保立法科学性主要侧重于法律制定环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与不公正审判的核心问题关联不大。完善监督制度是保障司法公正的一种手段,但并非直接针对不公正审判所强调的重点。防止权力滥用重点在于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虽然与司法公正相关,但没有直接体现出不公正审判对法律和社会的破坏影响。所以这句话强调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
3、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
A.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D.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答案】:C
【解析】公关传播的功能多样,不同功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公关传播在建立良好形象方面的一个结果,是通过多种手段长期努力达成的,并非最基本功能;强化舆论、扩大影响是在已有一定舆论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推广动作;引导舆论、控制形象是在传播过程中对舆论走向和组织形象进行调控,属于较为高级的传播策略。而创造舆论、告知公众是公关传播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先将信息传递出去,让公众了解相关内容,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强化、引导等工作。所以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4、政府出台相关经济法规,规定只要实施特定行为就会被处以罚款。这种通过罚款来抑制的经济活动属于()。
A.准公共物品生产
B.纯公共物品生产
C.产生外部不经济的活动
D.产生外部经济的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不同经济活动的特点,逐一分析各活动与题干中“通过罚款来抑制的经济活动”的匹配程度。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准公共物品生产通常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运营,但又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政府一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或规范其生产,而不是通过罚款来抑制,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准公共物品生产。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纯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由政府提供或主导,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政府会积极推动纯公共物品的生产,而不是抑制,所以也不属于纯公共物品生产。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当一种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时,意味着这种活动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经济法律,通过罚款等手段来抑制该活动,使经济行为个体考虑到其行为的社会成本,从而减少此类活动的发生,因此通过罚款来抑制的经济活动属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活动。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即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