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目
〔一〕施工整体安排 2
1、施工预备 2
2、挖淤泥、流砂施工方案 2
3、挖土石方 5
4、回填砂性土
10
5、松木桩
14
6、垫层
20
7、C25片石混凝土根底 26
8、C25混凝土坡脚护底 29
9、浆砌块石挡墙
30
10、混凝土挡墙压顶
34
11、花岗岩栏杆
35
12、压顶模板
37
13、模板
38
14、施工降排水措施
41
2
〔一〕施工整体安排
1、施工预备
一、技术预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建筑设计图纸、有关施工标准、质量治理,进一步领悟设计精神,总结出简易、简单的构造分局部项子目,汇编成技术资料,指导工程施工,并乐观协作在会议上解决。
2、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图纸会审,将生疏图纸过程中觉察的问题逐一解
决,更加深入地生疏了解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力争把设计上的问题消灭在图纸会审中,避开给建设工程本钱造成损失。
3、依据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编制更为详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使工程从开工开头就受控于技术治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4、建立、健全各项治理的规章制度。
5、领取相应资料、台帐,并按要求组织学习。
6、组织技术骨干,对设计图中的简单节点部位,组织放大样求证,取得最正确效果,为组织顺当施工制造条件。
二、机具预备
组织调配施工机械并进展调试,按施工进场打算分批进场,并使全部机械设备均处于最正确的运行状态。
三、施工现场预备
〔一〕、依据现场总平面图结合实际状况,进展临时设施工程施工,包括生活区、施工道路、场地给排水、临时用电敷设等。
〔二〕、协调周边关系,取得对工程施工的理解支持。
〔三〕、工程测量:
①测量仪器,承受一台水准仪以及配套的钢尺、标尺、花杆等测量工具。
②平面测量掌握:依据建设单位供给的定位掌握点,以各单位工程中轴线为依据,按设计标高要求,在各单体工程四周透视状况良好的周边观测出为本工程效劳的施工测量掌握网。
2、挖淤泥、流砂施工方案
一、开挖要求
2
3
在淤泥基槽开挖前,因不能进入运输机械双桥车,因此先购麻饼土回填,修临时施工道路。修临时道路时,双桥车运回麻饼土,装载机协作回填、平坦、压实。因基槽开挖深度较深,对无法修临时道路的部位,承受两台挖掘机将淤泥倒出。淤泥开挖要严格依据要求“分层进展,先撑后挖”,待上层边坡支护完毕
后,方可相下开挖,每次开挖长度掌握在10m以内。
对杂填土的开挖应依据棵具体状况降低分级开挖高度,在靠近边线时预留
200mm的土用人工修除;并设置超前小锚杆及花管等临时支护措施,确保基坑开挖安全。
二、施工程序
填筑围堰→抽水→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人工清理渣土〔含垃圾、石块〕→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进入下一分段施工。
三、施工方法
〔1〕开挖时,应合理确定开挖挨次、路线及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分层均匀下挖。
承受挖土机开挖时,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据坡度线向下开挖,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不稳定土体之下作业,但每层的中心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在挖方边坡上如觉察有脆弱土、流砂土层时,或地外表消灭裂缝时,应停顿开挖,并准时实行相应补救措施,以防止土体倒塌与下滑。
1、围堰
每一分段施工长度初拟为200~300米左右,围堰承受袋装砂土叠筑,迎水面铺编织布〔彩条布〕防渗并用袋装砂土压盖,袋装砂土叠筑时须做到排列密实、整齐。围堰顶宽0.6米,两侧边坡1:0.75,围堰高度应比正常高水位高出0.5~1.0米。
2、抽水
承受Φ120污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水。3、清理
围堰内水抽干后,先用吸污泵将表层淤泥直接吸到罐车上,运至卸土点堆放;下部渣土〔含垃圾、石块〕承受人工清理,然后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利用
3
4
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堆放,对于局部工作场地允许的地方直接用反铲挖掘机挖河底淤泥和渣土,渣土车装运至卸土点。
每一分段的河底清理后,须经业主和监理测量验收合格前方可进入下一分段的施工。
4、环境保护与市容卫生
施工中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淤泥按指定地点弃放,不污染堆泥场的环境,运输渣土过程中,实行有效的措施,防止消灭“滴、洒、漏”现象。
5、降水措施
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展。随时作成肯定坡势,以利泄水。如有积水,应随时用潜水泵将积水排解。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依据土质变化憎况,应做好基坑的支撑预备,以防坍陷。
基槽开挖完成后,为保证基底不因雨水浸泡对下一步的根底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需在基地设置6-8个积水坑,并用潜水泵排解积水。为防止地面积水流入基坑,造成基底被浸泡,在开挖完成后,沿坑壁周边开挖一条排水沟,并于基地的积水坑相连,使水能够准时流入积水坑。
6、施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