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预警系统
的技术要求
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部:薛淑芳
雷电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涵盖多个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预警雷电活动,保障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要求:
测量范围与精度:
电场测量范围应覆盖大气电场变化的常见范围,通常为0至±50kV/m(或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测量精度应达到±5%或更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响应时间:
系统应具备快速的响应时间,能够在雷电活动发生前的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出预警信号,
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
环境适应性:
系统应具备防腐蚀、防尘、防水等性能,以适应各种恶劣天气条件。特别是在室外安装时,
需确保设备能够在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而不受损害。
工作温度范围应满足实际需求,常见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0℃至65℃或类似范围。
数据处理能力: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实时接收、存储、计算和应用发布雷电探测数
据。
应能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以判断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发展趋势和威胁程度。
预警算法:
应采用先进的预警算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预警算法应能够自动识别大气电场的变化趋势,并在必要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等级与分级:
系统应具备三级(或更多)雷电预警功能,如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以对应不同严重程度
的雷电活动。
预警分级应综合考虑地形、应用场所、雷击可能性等因素。
安装与防护:
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开阔、无遮挡的地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如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如4欧姆),以及使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
防雷器。
对于需要户外安装且没有稳定电源供应的系统,太阳能供电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通讯与数据接口:
系统应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如LAN、北斗卫星、4G/5G等,以便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连接。
应提供数据接口,用于将雷电预警系统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以便传输和存储数据。
软件功能:
软件应集图形、曲线、数据记录显示于一体,给用户呈现简洁明了的界面。
应具备实时预警、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可靠性与稳定性:
系统应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具备长期储存历史数据的能力,以便用于分析和研究雷电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防爆性能: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预警系统需要具有防爆性能。
现场安装的雷电探测模块应满足相关防爆要求,如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