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北京市道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处置能力,解决当前北京市存在的部分道路桥梁应急保障资源站点位设置不合理、应急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北京市安全生产联合会特组织开展《道路桥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的编制工作,对北京市的道路桥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原则、人员配备、装备配置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规范》编制任务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1.《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合作”;
2.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原则、目标、体系构建及保障机制方面提出要求;
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加强公路及城市道路抢险和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
综上,国家、交通部和北京市级层面均对道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工作组成员
本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安全生产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
本技术文件参与起草单位:
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
(三)编制依据
《规范》的编制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GB/T29178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指南
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四)编制过程
《北京市道路桥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的编制,以当前北京道路桥梁应急保障点位发展现状情况、人员职能分工及数量、站点类型、道路设施条件、突发事件处置情况、突发事件频发点位路段情况等为编制和测算基础,综合考虑相邻战备资源分布情况和自然、气候、地理等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提出高速公路、县级以上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应急保障资源站点设置方法、队伍人员配备方法和物资装备配备方法,并结合专家和相关单位意见,形成本稿。
(五)性质建议
《规范》主要提出了北京市道路桥梁应急救援站点选址、用房要求、人员配备、救援装备配置的原则性要求。
(六)采用国际标准情况
无采标。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未有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相违背的内容。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二、编制基础
(一)道路基础设施现状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口稠密,经济社会活动频繁。多条高速公路、国道贯穿境内,城市道路路网密集,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存在诸多诱发道路突发事件的因素。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公路总里程为22255公里,其中国道1920公里,省道2024公里、县道3855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为6203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390公里,城市主干路998公里,城市道路面积694万平方米。
(二)道路应急资源现状
1.应急队伍情况
北京市的道路应急救援队伍依托道路管养企业组建,以企业组织架构和道路抢险职责范围为划分标准,我市主要的道路应急抢险队伍共计37支,队伍人数共计3400余人,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人员全部是道桥养护管理或技术人员,普遍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养护施工经验和专业知识,能较好的完成队伍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工作,但缺乏应急管理系统知识,在资源调动、资源日常管理方面能力稍显不足,预控及处理衍生或次生事件时存在短板。一线应急抢险救援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属劳务聘用制或短期劳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组织性、纪律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2.应急救援驻点布设
目前全市道路应急救援驻点共计120个,其中高速公路驻点32个,县级以上一般公路驻点69个,市管城市道路驻点19个。平均每个驻点管养道路里程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平均每个驻点管养道路里程约35公里,县级以上一般公路平均每个驻点管养道路里程约97公里,市管城市道路平均每个驻点管养道路里程约73公里,应急救援队伍备勤点分布较均衡,基本全覆盖。
3.应急抢险设备设施
应急抢险装备主要包括装载机、托盘、炮锤、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吊车、运输车、切缝机、冲击夯、发电机、大型作业灯、水泵、扫雪车等。设备设施配备数量和种类能够满足日常抢险应急需要,但大型专业化应急装备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能力和水平提升。
4.主要应急队伍应急资源情况
(1)首发集团应急抢险大队下属5支抢险队伍,依托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负责首都高速公路放射线加五环六环线和首环高速公路北京段,共计856公里主路、451公里匝道、38座隧道、2286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