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汇编》(黑皮书)房建工程类(上册)
目 录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1-22桩基础土方工程基坑支护混凝土基础地下防水第二部分主体结构-----------------------------------------23-93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装配式结构第三部分装饰装修-----------------------------------------94-162抹灰工程地面工程墙面工程吊顶工程幕墙工程板(砖)饰面工程门窗工程第四部分屋面工程-----------------------------------------161-182基层保温层防水层细部构造第五部分防水工程-----------------------------------------182-194卷材防水涂膜防水第六部分建筑给排水及采暖-----------------------------195-210预留预埋室内给水室内排水设备安装设备器具安装第七部分建筑电气-----------------------------------------211-239预留预埋配电箱、柜安装槽架铺设线缆铺设母线安装防雷接地导管敷设第八部分通风与空调-------------------------------------240-251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第九部分通风与空调-------------------------------------252-264消火栓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房建类工程(上册)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桩垫材料选用不合适②桩的顶面与桩的轴线不垂直,局部受冲击【控制措施】①采用材质均匀、强度高、弹性好的桩垫;②保证工程桩垂直度,有偏差及时纠正;预制桩桩顶、桩身打坏【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地下有障碍物;②桩机不平【控制措施】①地下障碍物提前清理干净;②在压桩中中,保持桩机平整,有偏差及时调整;桩身倾斜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砼护壁轴心未按每节复核垂直度【控制措施】①护壁模板每安装一节在桩口架十字用线坠复核、调校。人工挖孔桩桩身垂直度差桩顶浮浆未清理【代表照片】桩顶浮浆未清理【产生原因】①预拌砼粗骨料偏小,水灰比过大,振捣砼水泥浆时桩顶浮浆过厚。【控制措施】①桩浇筑砼应高于设计标高50CM,砼终凝后采用人工凿打见石子为宜。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挖机在清桩间土时产生破坏②成桩时在桩头区域浮浆过多,未浇筑密实;③桩身砼强度不足;【控制措施】①桩头周圈人工清土②成桩时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设计标高50CM;③桩身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再开挖桩间土;桩头断裂【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钢筋安装时基底放置不平顺;②环形加劲箍平面与钢筋笼长度方向不垂直;③制作好的钢筋笼放置不合理。【控制措施】①在专用台架上进行加工;②环形加劲箍与长度方向垂直、与纵向钢筋焊接牢固;③钢筋笼经检验合格后应稳固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灌注桩钢筋笼成型差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混凝土的原料质量差;②灌注工艺不当,砼振捣不密实;③土块掉落在混凝土中而夹泥。【控制措施】①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②灌注过程中加强振捣;③孔周边土块等杂物清理干净。灌注桩成桩质量差【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破桩头时对钢筋随意弯折【控制措施】①对锚固钢筋采用PVC套管进行保护;②桩头破除前进行弹线,使用环切法进行桩头切割及破除。破桩头时对锚固钢筋损坏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桩强度不足、桩身弯曲;②桩入土后,遇到障碍物;③桩在起吊、运输、堆放、操作不当。【控制措施】①加强对桩构件进场验收;②桩下的障碍物提前清除。③桩在起吊、运输、堆放过程中,按有关操作规程执行预制桩桩身断裂【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桩定位放线未按图纸施工,打桩时垂直度未有效控制。【控制措施】①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预制管桩偏位
第一部分地基与基础【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地基土的含水量过大;②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③已成的孔没有及时回填夯实;④桩间距过大,均匀性差。【控制措施】①采用套管成孔;②成孔挤密的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③对已成的孔,应当天回填夯实;④桩的有效挤实范围,以2.5~3倍桩径为宜;挤密桩缩孔、挤密效果差【代表照片】【产生原因】①回填料速度太快,夯击次数少。②回填料粒径过大、拌合不均匀,含水量过大或过小。③施工回填料的实际用量未达到成孔体积的计算容量。④锤重、锤型和落距选择不当。【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