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盾构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文件大小:39.7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2.49千字
文档摘要

盾构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盾构隧道施工作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回想起我参与过的几次盾构项目,从地铁隧道到市政管线,每一次施工都伴随着对质量的严苛要求和对问题的深入反思。盾构施工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影响质量的通病,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理,极易引发后续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事故。本文旨在结合我多年的现场经历与技术积累,细致剖析盾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分享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期望为同行提供一些实际借鉴和启发。

一、盾构隧道施工质量通病的深刻认识

盾构隧道施工涉及复杂的机械设备、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质量通病多种多样,且往往相互关联,形成连锁反应。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这些“通病”的背后,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难题,更是管理、经验和细节把控的考验。

1.1地层塌方与土体流失

在一次地铁盾构施工中,刚进入一段软弱粉土层,盾构前部突然出现明显沉降,随即伴随泥浆压力波动,现场紧张异常。事后分析,地层稳定性未能准确评估,泥浆压力控制不当导致土体失稳,形成局部塌方。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软土和含水丰富的地层是盾构施工的高危区。地层塌方不仅使隧道结构受损,还会引发地面沉降,给地表建筑安全带来隐患。

1.2环片拼缝错位与渗漏

环片作为盾构隧道的主要结构单元,其拼缝的严密性直接影响隧道的整体防水性能和结构稳定。曾参与的一个城际铁路项目中,因环片拼装工艺不严谨,某些环片间隙超标,导致隧道内渗水明显。渗水不仅影响乘客舒适度,更可能腐蚀钢筋,降低结构耐久性。环片错位问题虽看似小节,但积少成多,后期维修难度大且费用高昂。

1.3盾构机推进不畅与变形

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遇到阻力异常往往伴随推力设备过载,甚至出现盾构机机身微小变形。曾在一个复杂地质槽段经历过盾构机推进受阻的情况,经过细致分析发现,施工前期地质探查不足,局部硬层未能准确掌握,导致推进阻力陡增。盾构机推进不畅不仅影响工期,更可能使隧道断面变形,影响后续结构安全。

1.4环境控制不到位引发的质量问题

盾构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环节协同作业的过程,环境控制尤其关键。曾有项目因地下水控制失误,导致隧道内积水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钢筋锈蚀。环境因素虽不直接属于结构质量,但却在无形中影响施工质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盾构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详解

针对上述通病,我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且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每一项措施的背后,都凝结了工程师在现场反复摸索、实践验证的心血,也包含对细节的深刻把握。

2.1加强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

地质条件的准确掌握是盾构施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每次项目启动前,我都会亲自参与地质资料的复核,结合地面沉降监测和钻探数据,绘制详尽的地质剖面图。对于软弱地层和含水层,特别安排细化的探测和监测计划。实践证明,只有把隐患提前“摸清”,才能在施工中做到有的放矢,合理调整泥浆压力和推进参数,最大限度避免地层塌方。

此外,针对复杂地层,我们引入多种先进探测手段,如地质雷达和地震波速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区域。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前期工作,避免了很多因地质判断失误引发的事故。

2.2环片拼装的严密管理与质量控制

环片拼缝质量的保证,源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我的经验告诉我,不能只依赖机械设备的精度,更需要施工人员的专注和责任心。在环片拼装现场,我会安排专门的质量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执行。

具体来说,拼装前要对环片进行精准测量和校验,使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检测环片尺寸和表面质量。拼装时,采用辅助夹具固定环片,防止位移。拼缝处填充专用密封材料,且密封材料需经过严格的性能检测。

在一个项目中,我们曾因拼装环节加强控制,成功避免了原计划中出现的多处渗水点,显著提升了隧道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2.3盾构机推进参数的动态调整

盾构机推进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无常,推进参数需要实时调整。我的体会是,不能依赖固定参数,而要建立一套动态调整机制。现场设立专门的推进监控小组,利用盾构机自带的传感系统,实时监测推力、电流、泥浆压力等关键指标。

当推进阻力异常时,第一时间分析原因,调整推进速度和泥浆注入量,必要时暂停推进,进行地质风险评估和盾构机检查。通过这一机制,我们有效避免了盾构机因盲目推进导致的结构变形和设备损坏。

在一次复杂的硬岩段施工中,正是多次调整推进参数,才顺利通过险段,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4严格环境控制与水文管理

地下水和隧道内环境对施工质量影响巨大。施工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把地下水控制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隧道内水分侵入。

首先,施工前期通过钻孔和水文监测,掌握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其次,盾构机前端设置排水系统,配合隧道防水层设计,减少渗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