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验收程序及质量规范
一、验收程序
(一)施工单位自检
桩基工程施工完毕,施工单位需依据相关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对桩位偏差、桩身完整性、桩顶标高、混凝土强度等工程实体质量,以及施工记录、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等工程技术资料开展全面自检。自检合格后,整理完整资料,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预验收。
(二)监理单位预验收
监理单位接收申请后,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预验收。采用测量仪器复核桩位、检查施工记录、审核检测报告等方式,排查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整改完成后,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三)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收到报告后,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开展竣工验收。依据验收方案,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详细审查,各方对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确认。验收合格后,共同签署竣工验收报告。
二、质量规范
(一)桩位测量放线
使用经检定合格的全站仪、经纬仪等仪器,依极坐标法等测量放线。群桩基础沿基础轴线方向允许偏差150mm,垂直方向100mm;单桩基础允许偏差50mm。通过仪器复核测量、检查桩位标志,超差时施工单位需纠正。
(二)预制桩施工
制作: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符合标准,桩身表面平整密实,无缺陷,尺寸偏差符合规定,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出厂强度不低于70%,吊运时达100%。
吊运堆放:吊点符合设计,堆放场地坚实,层数不超4层,垫木位置与吊点一致且在同一垂直线。
沉桩:依地质等选锤击、静压等方法。锤击法控制锤重、落距、垂直度,按土层确定收锤标准;静压法选合适压桩机,控制压桩顺序、垂直度,依压桩力和入土深度终压。桩位偏差符合对应标准。
接桩:可选焊接等方法。焊接接桩保证材料质量,遵循工艺要求,检查焊缝外观,按规定探伤,接桩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1%。
(三)灌注桩施工
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为例,泥浆制备原料性能达标,检测相对密度等指标;成孔过程控制孔径、孔深、垂直度;钢筋笼制作安装保证钢筋规格、数量、连接方式正确;混凝土浇筑控制坍落度、浇筑速度,保证桩身完整性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