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一、总则
目的:为确保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桩基工程施工验收行为,统一验收标准,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各类桩基工程(包括预制桩、灌注桩等)的施工验收。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下(如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等)需专门处理的桩基工程,以及临时性桩基工程。
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桩基工程施工验收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以及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条文。
质量第一:以保障桩基工程质量为核心,在验收过程中,对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项目及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验收。
过程控制:强调对桩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仅关注最终验收结果,更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中间验收环节,确保每个施工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资料完整:桩基工程施工验收应具备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以保证验收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二、术语和符号
术语
桩基: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预制桩: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的桩,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通过锤击、静压、振动等方法沉入土中。
灌注桩: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先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的桩,根据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桩身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单桩竖向承载力: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性,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竖向荷载。
符号
Q_{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_{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_{a}=Q_{uk}/K(K为安全系数)。
d:桩身设计直径。
L:桩身设计长度。
三、基本规定
验收依据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标准、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等。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工程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文件等)。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验收组织
桩基工程施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中的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还应有勘察单位参加。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验收工作负总责,组织制定验收方案,协调验收各方关系,主持验收会议,并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确认。
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施工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评,并配合验收工作。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参加验收会议,负责介绍工程施工情况,回答验收人员提出的问题。
监理单位应对桩基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自评结果进行复核,提出监理意见。总监理工程师应参加验收会议,主持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验收工作,并在验收文件上签字。
设计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桩基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验收会议,对设计变更情况进行说明,对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出明确意见。
勘察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对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情况进行核实,对桩端持力层情况进行确认。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会议,并在验收文件上签字。
验收程序
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和完整的施工资料,申请预验收。
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预验收申请后,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预验收。预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收到监理单位的质量评估报告和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按照验收方案进行,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各方应签署竣工验收报告。
验收内容
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包括桩位偏差、桩身完整性、单桩竖向承载力、桩顶标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
工程技术资料审查,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记录(如打桩记录、成孔记录、混凝土浇筑记录等)、检测报告(如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报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等。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四、桩位测量放线验收
测量仪器要求
桩位测量放线应采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精度应满足工程测量要求,全站仪测角精度不应低于2″,测距精度不应低于(2mm+2ppm×D)(D为测距长度,单位为km);经纬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