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幕墙预埋件规范.docx
文件大小:14.8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2.08千字
文档摘要

幕墙预埋件规范

幕墙预埋件作为连接建筑主体与幕墙的关键部件,承担着衔接与承重的重要作用,其质量与安装的规范程度直接关乎幕墙的结构安全与稳定性。以下将从设计、材料、制作、安装及验收等多方面,详细阐述幕墙预埋件规范。

一、设计规范

承载力计算:依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需根据幕墙实际受力情况(拉、剪、弯等)精确计算,以确定锚板规格、锚筋直径与长度、焊缝厚度等关键参数。确保预埋件的承载力通过严谨计算或实物试验予以确认,并预留一定安全余量,且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自身承载力。

构造要求:

锚板与锚筋:锚板最小厚度、锚筋间距及其到锚板边缘距离等需满足规范构造要求。如锚板厚度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幕墙4锚筋埋设件,锚板边长<250mm时,板厚8mm;250mm≤边长<350mm时,板厚10mm;边长≥350mm时,板厚12mm为宜。

锚固长度:充分利用锚筋抗拉强度时,其允许采用的最小构造长度需符合规范,不同类型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有所差异。

特殊情况考量:设计时需考虑幕墙结构形式、主体结构特点等因素。例如,当主体结构为较薄板式结构时,可能更适合采用槽型预埋件;对于有防雷需求的部位,应选用特定类型(如E、F型)爪形埋件。

二、材料规范

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规范虽未明确规定A、B、C类中的具体类别,但需保证钢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强度与加工性能。

锚筋:应采用HPB235、HRB335或HRB400级热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冷加工钢筋虽提高了屈服极限,但降低了塑性,材质变脆,冷弯性能差,不适用于预埋件锚筋。

焊条:不同强度钢材连接时,采用与强度较低钢材适配的焊条。工程中,一般采用E43X(0-5)型焊条,焊缝高度需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

三、制作规范

焊接工艺:直锚筋与锚板通常采用T形焊。当锚筋直径≤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和0.5d(HPB235级钢筋)或0.6d(HRB335级、HRB400级钢筋),d为锚筋直径。不允许将锚筋弯成Ⅱ形或L形与锚板焊接。

尺寸精度:预埋件加工尺寸应严格控制误差,如长度尺寸误差不超过3mm,其它尺寸误差不超过±0.5mm,角度误差不超过15°。槽型预埋件的长度、宽度、厚度,槽口尺寸,锚筋长度等均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防腐处理:所有预埋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若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锌膜厚度应大于40um。对于后补埋件,需在安装前完成防腐处理;已预埋的埋件,清理后对无防腐层部位应及时补加防腐层。

四、安装规范

安装时机与位置: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准确安装,确保牢固且位置精准。安装位置尺寸偏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与理论墙面不平度应在±10mm以内。安装时应以多轴线进行定位,避免单轴线丈量导致的尺寸误差积累。

与主体结构连接:与主体结构混凝土连接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预埋件锚筋应置于混凝土构件最外排主筋内侧,并与钢筋或模板可靠连接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发生位移。在混凝土浇捣时,需派专人跟踪观察,若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当预埋件与主体结构发生冲突时,施工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应上报项目部,由技术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后补埋件安装:当既有预埋件不符合要求需补设时,补设埋件与墙体应贴合紧密。补设埋件的螺栓若因遇钢筋无法全部置于埋板内部,允许有2个螺钉打在埋件外部,但其中心至埋件边缘距离≤30mm,且应通过厚度不小于8mm的辅助压板与埋件焊牢。补设埋件的膨胀螺栓安装位置距混凝土边缘距离,应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时不得小于膨胀锚栓有效锚固深度的2倍。采用植筋法补埋时,要严格控制钢筋植入深度,注入锚固树脂胶前必须清理干净孔内灰尘。

五、验收规范

材料验收:预埋件进场时,应检查产品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需具备出厂合格证。对钢材(钢板、配筋)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进行查验,确保材料质量。

焊接质量验收:检查钢筋与钢板焊接处的焊缝质量,焊缝不得出现裂缝、表面夹渣、表面气孔、焊瘤等缺陷,焊缝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焊角无咬边现象。

安装质量验收:验收预埋件的安装位置、标高、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预埋件清理情况,其表面及槽口内不应残留混凝土块等杂质。对于后补埋件,还需检查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牢固程度、防腐处理情况等。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涵盖预埋件的规格、型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