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物变形测量模块4
CONTENTS路基变形测量及边坡裂缝测量项目4.1桥梁、隧道变形测量项目4.2基坑变形测量及建筑物变形观测项目4.3
项目4.1路基变形测量及边坡裂缝测量
任务描述路基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构筑物中变形最显著的部分之一。因此,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变形测量。本任务要求使用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路基变形测量。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2)掌握路基沉降观测方法。思政目标(1)培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2)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能力目标(1)会进行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设。(2)会进行路基沉降观测。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重难点重点:难点:路基沉降观测方法。观测点的布设。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相关知识链接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和滑坡变形测量。当路基变形测量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点击图标可观看视频: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1.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2)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比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3)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堆载预压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1)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对各观测项目数据进行综合剖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2.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边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如图4-1所示。图4-1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单位:m)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3.观测元件的埋设(1)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堆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2m处。埋设规格按规定要求,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如图4-2所示。图4-2路基面沉降观测桩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2)沉降板。沉降板由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如图4-3所示。图4-3沉降板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沉降板的埋设位置采用全站仪定位,一般设置在线路中心或路肩。埋设就位后测量测杆顶面高程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以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并插于上方,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以保证所测位置高程的准确。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形的观测点为宜。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3)剖面沉降管(图4-4)。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唯一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时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导槽内,按一定间距一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经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图4-4剖面沉降管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在地基加固或路基面施工填土至一定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为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一定厚度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a.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b.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c.①剖面沉降管的埋设。剖面沉降管一般埋设于路基地基处理面以上,桩网复合地基应埋设于垫层上顶面。具体埋设方法如下。
任务4.1.1路基变形测量②利用剖面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