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docx
文件大小:19.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2.13千字
文档摘要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9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1.9节“有理数的乘法”,主要内容是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和运算规则(绝对值相乘),掌握含零、整数、分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加法、减法后的核心运算,其法则的建立基于符号与绝对值的分离思想。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乘法规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法则的严谨性为后续学习除法、乘方及代数运算奠定基础,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抽象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2)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掌握符号规则与绝对值运算方法,形成推理意识。

(3)运用法则解决含整数、分数、小数的乘法计算,提升运算能力。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时,学生需从“方向与距离”的实际问题中提炼乘法模型;目标(2)强调通过具体算式归纳一般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链条;目标(3)要求学生能灵活处理各类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符号处理困难:学生易混淆符号规则,如“负负得正”的理解偏差。

分数与小数运算:分数约分和小数转分数的技能不足,导致计算错误。

实际应用脱节:难以将抽象法则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如速度、方向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1一只小虫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它现在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离多远?(规定:向东为正)

答:向东6米,算式:3×

问题2若小虫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西爬行2分钟,结果如何?

答:向西6米,算式:(?3

问题3根据上述规律,猜想下列结果并说明理由:

①3

②(?

设计意图:以“运动方向”为载体,从正数乘法过渡到含负数的乘法,激发猜想意识,对应目标(1)。

(二)合作探究1

探究1观察以下算式,总结符号规律:

3×2

(?3)×

3×(?2

(?

追问:(?3

猜想:负×负=正(对比问题3的②)。

验证:

由(?3)×

(?3

结论:

有理数乘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

异号两数相乘得负;

任何数与0相乘得0;

积的绝对值等于因数绝对值的积。

(三)巩固练习1

确定符号后计算:

(1)(?4)×6→负×正=负,|?

(2)(?5)×(?3)→负×负=正,

计算:0×(?

(四)合作探究2

探究2计算含分数的乘法:?1

步骤:

①符号:异号得负;

②绝对值:12

③结果:?1

探究3为什么“负负得正”?用数轴说明:

若规定向东为正,时间向后为负,则“向西3米/分×2分钟前”等价于“向东6米”。

设计意图:通过分数运算深化法则应用,借助数轴直观解释符号规则,突破符号理解难点,对应目标(2)。

(五)典例分析

例1计算:

(1)(?

解:同号得正,5×6=

(2)?

解:异号得负,12×1

变式计算:(?

解:异号得负,0.3×5=

设计意图:通过整数、分数、小数的综合运算,强化法则的普适性,提升运算能力,对应目标(3)。

(六)巩固练习

符号判断:

(?7)×

(?4)×(?

计算:

(1)6

(2)(?

(3)2

实际应用:

气温每小时下降2℃,3小时前气温比现在高多少?

解:下降为负,时间向前为负:(?2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巩固符号规则与计算技能,结合温度变化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七)归纳总结

核心要点

关键步骤

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有零得零。

绝对值运算

先算绝对值乘积,再定符号。

分数运算

约分后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八)感受中考

(2023·北京)计算:(?2)×(?3

A.?6B.6C.?5

答案:B(考查同号相乘)

(2024·浙江)若a=?4,b=12,则

A.?2B.2C.?18

答案:A(异号分数乘法)

(2022·江苏)某水库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上升为负),2小时前水位比现在(

A.高6厘米B.低6厘米C.高3厘米D.低3厘米

答案:A(实际应用:(?3

(2023·河南)计算:|?5

解:5×(?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九)小结梳理

知识模块

关联逻辑

法则来源

实际问题→算式归纳→一般化

符号与绝对值

先符号后绝对值,分步处理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