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pdf
文件大小:795.5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2.97千字
文档摘要

蹒揶嗣只瞰双师型教师队

?摘要: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

着重要作用。但在新时期形势下,高职院校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时遇到众多问题,阻碍了“双师型”教师作用的发挥。

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针性的建设措施,以此进攻

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与策略

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突破自身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国

家教育部新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建议,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打开了新的思路,也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水平,促进“双师型”教育手段有效开展,是各高职

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正确的政治思想、较高的道德水平,同时也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素

养和技能。但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遇到一些瓶颈。

首先,单一的教师招聘渠道。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一方面来源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但毕业生往往缺乏

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虽然从企业引进部分技术人才来任教,但受各种原因限制,难

以编入师资队伍,或者是引进的技术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却缺乏夯实的理论知识,难以任教。其次,师资队伍的结

构单一。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低职称者,学历也是本科居多,缺乏更高素养的理论性人才。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较多,

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趋于老龄化。再者,教师的培训不足,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缺乏提升渠

道和机遇。最后,不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也不利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

(一)教师招聘渠道的拓展

高职院校在聘请新教师时,可以结合内部培养、调整、外部引进高技术人才等方式,来丰富教师招聘渠道,提高

招聘的有效性。首先,招聘渠道不应局限于校园,除了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等高等教育人才,高职院校还可从科研单位

或者是专业相符的企业中,聘请那些不仅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避免“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的单一化,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其次,一些工作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由于其极

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视野拓展,指导实际操作教学内容,也可作为兼职教师聘请入校。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好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促进院校“双师型”教师队

伍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师资力量。首先,大力引进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保证教师队伍夯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大力引进由企业实践经验的高实操技能人才,这是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重视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补充作用。设立一个专属流动站来管理校外兼职教师,无

需变更兼职教师的户籍、所属人事等,以兼职签约的方式,吸纳与专业和课程相关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校任教。借助教

师和专家所具备的前沿科技知识,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拓展学生相关知识范围,丰富实操理论依据,

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这种兼职教师,是缩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与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弥补当前”双师

型“师资力量匮乏的重要方式。

另外,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不足问题,可以考虑校企合作模式来弥补这一缺陷。高职院校

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具备丰富实操经验有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来任教,由于校企之间的长

期合作,校企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更有利于任教的开展和实施。这些企业引进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传授知识时

可以通过自身多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将实践与教学更为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他们可以为学校带来科研、生产前线的

新工艺、新技术,并且更为了解当前社会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他们不仅是学校学生的教师,学校教师的任教与职业

素养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于高职院校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