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单招《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图a、b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根据曲线,你认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是一种晶体的熔化曲线
B.b是一种晶体的熔化曲线
C.a是一种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a为晶体;
b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则b为非晶体,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关于弹力产生条件,正确的是()
A.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弹力
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弹力产生条件的知识。弹力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A选项,接触但不一定有弹性形变,可能无弹力;B选项,相互吸引不一定接触和有弹性形变;D选项,形变可能是非弹性的,不一定产生弹力。只有C选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弹力,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
3、下列科学家中,最先发现了质子的是()
A.贝克勒尔
B.居里夫人
C.查德威克
D.卢瑟福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科学家重要发现的了解。在物理学中,质子的发现是重要成果。卢瑟福通过实验研究,最先发现了质子。其他科学家如贝克勒尔、居里夫人、查德威克的主要成果并非发现质子。所以这道题应选D选项。
4、如图,滑块A以一定初速度从粗糙斜面体B的底端沿B向上滑,然后又返回,整个过程中斜面体B与地面之间没有相对滑动。那么滑块向上滑和下滑的两个过程中()
A.滑块向上滑动的时间大于向下滑动的时间
B.斜面体B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C.斜面体B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A与B的重力之和
D.滑块上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下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答案:B
解析:
5、在磁感应强度为0.5T的匀强磁场中垂直磁场放置一根长为2m的直导线,当导线中通以5A的电流时,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20N
B.5N
C.0.2N
D.0.05N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安培力的计算。安培力公式为F=BIL,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I是电流,L是导线长度。已知B=0.5T,I=5A,L=2m,代入公式可得F=0.5×5×2=5N,所以答案选B。
6、小孩站在岸边向湖面依次抛出三石子,三次的轨迹如图所示,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假设三个石子质量相同,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相等
B.沿轨迹3运动的石子落水时速度最小
C.沿轨迹1运动的石子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
D.沿轨迹1运动的石子在落水时重力的功率最大
答案:B
解析:
7、羽毛球比赛中,空中飞行的羽毛球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动能相等,相比A点,羽毛球在B点时()
A.机械能较小,重力势能较大
B.机械能较大,重力势能较大
C.机械能较小,重力势能较小
D.机械能较大,重力势能较小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机械能和重力势能的知识。羽毛球在空中飞行,若动能相等,A、B两点高度不同。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B点低于A点,所以B点重力势能较小。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总和,B点重力势能小,机械能也就较小。综上,答案选C。
8、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电场强度
B.电势
C.电流
D.磁通量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矢量的概念。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在物理学中,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属于矢量。电势、电流、磁通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属于标量。所以这道题应选A选项。
9、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