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报社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新闻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时间B.人物C.深度D.事件
2.消息的结构一般不包含()
A.标题B.导语C.附录D.主体
3.以下哪种字体常用于报纸正文()
A.黑体B.宋体C.楷体D.幼圆
4.安徽本地知名报纸不包括()
A.《新安晚报》B.《合肥晚报》C.《人民日报》D.《安徽商报》
5.新闻采访首先要做的是()
A.提问B.准备资料C.记录D.观察
6.新闻写作中常用的人称是()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交替使用
7.编辑修改稿件主要不涉及()
A.事实核对B.语法纠错C.观点润色D.版面设计
8.以下不属于新闻价值要素的是()
A.趣味性B.接近性C.可读性D.重要性
9.通讯社的主要功能是()
A.发布新闻B.广告宣传C.市场调研D.教育培训
10.报纸排版中栏间距一般是()
A.1emB.2emC.3emD.4e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新闻采访的方式有()
A.现场观察B.电话采访C.问卷调查D.体验式采访
2.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体裁有()
A.消息B.通讯C.特写D.评论
3.标题的作用包括()
A.吸引读者B.提示内容C.评价新闻D.引导阅读
4.影响新闻选题的因素有()
A.政策导向B.社会热点C.读者需求D.记者喜好
5.编辑工作的流程包含()
A.选稿B.改稿C.组版D.校对
6.新闻语言的特点有()
A.准确B.简洁C.生动D.口语化
7.报纸的主要发行渠道有()
A.邮局订阅B.报摊零售C.网络订阅D.企业团购
8.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有()
A.真实B.清晰C.生动D.有新闻价值
9.深度报道的特点包括()
A.全面性B.解释性C.调查性D.短小精悍
10.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体现在()
A.读者分流B.广告减少C.传播速度D.互动性差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新闻可以适当夸大事实以吸引读者。()
2.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的部分。()
3.报纸排版中色彩越多越好。()
4.记者写稿时可以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
5.新闻评论不需要事实依据。()
6.独家新闻的价值一定高于普通新闻。()
7.编辑只需对稿件内容负责,不用管排版。()
8.新闻报道中不能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9.报纸的发行量越大越好。()
10.新闻传播只需考虑社会效益,无需考虑经济效益。()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新闻采访前准备工作的要点。
答案:明确采访目的,了解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相关背景知识,准备好采访提纲及所需设备等。
2.新闻写作中如何做到语言准确?
答案:用词恰当,避免歧义;数据准确,引用资料可靠;表述符合事实,慎用模糊词汇。
3.简述编辑修改稿件的主要内容。
答案:校正事实,确保真实准确;修改语言,使表达通顺、规范、简洁;调整结构,让逻辑更清晰;核实引用材料等。
4.如何提高报纸新闻的可读性?
答案:语言通俗易懂,避免生僻词;采用生动叙事方式,增加故事性;合理分段,多使用小标题;运用图片等辅助说明。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谈谈在新媒体环境下,安徽报社应如何转型发展?
答案: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出新媒体平台;注重内容创新,生产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加强与读者互动,根据反馈优化内容;培养全媒体人才,整合资源。
2.讨论新闻报道中如何平衡新闻价值与社会道德伦理。
答案:在追求新闻价值时,不能违背社会道德伦理。要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有害内容;报道灾难等事件要避免二次伤害;在挖掘新闻时,坚守道德底线。
3.说说如何提升安徽报社记者的专业素养。
答案: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多实践锻炼,提升采访、写作等能力;关注行业动态和新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秉持新闻职业道德。
4.探讨报纸在内容策划上怎样突出安徽本地特色。
答案:关注安徽本地的文化、历史、民俗,挖掘特色故事;聚焦安徽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热点;设置本地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讨论,体现地域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