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docx
文件大小:14.1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华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探索一条产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以就业为导向,全面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作为职业人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有效地提升的评价系统和培养体系,既是高职院校的初心,也是使命。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而敏锐地意识到,无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还是从德、美、英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来看,高职业教育功能日益多元化。高职教育逐步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再到职业本位的嬗变和发展方向,都促使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重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发展到重视职业生涯所需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来。

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脱节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虽然高职学生在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却一直是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历年就业分析报告以及历届毕业生反馈回的数据和信息,都越来越显示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对一个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那么,在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中,如何来准确地界定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边界;如何确定和区别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中,带有共性意义的基础素质和针对专业特点的核心素质;不同行业中,职业岗位的基础素质与核心素质是什么;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与学校培养的各项目素质之间的关联强度有多大;学校应如何构建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给予足够的关注与研究,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历年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在稳步增长,但五年内的晋升率数据并不向好,且半年后更换工作的比率较高。此外,学生在就业中,进入300人以上中大型企业的占比较低,就业质量并没有因为就业率的提高而得到较好的保障。由此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并不占有学历和能力上的优势,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指标、培养方式、培养效果都与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能进行良好的匹配。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院校学生因素质不高很难向技术和项目管理领域发展。

2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缺失制约职业生涯发展

通过对已就业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学生就业质量普遍偏低和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制约其后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造成这两大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的教育过于追求技能的单一培养。比如校企合作下的订单班、学徒制班等,存在着与企业缺少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的深度延展,往往只针对特定企业培养,导致教育模式单一,容易忽视内涵发展,使学生在毕业时综合素质既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第二,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横向评价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目前实施的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评价,缺乏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习惯和素质能力的动态跟踪。

第三,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业、就业课程等同,或者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直接交由辅导员通过班团活动和谈心谈话来完成。导致学生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从理论层面进行体系化的建构,无法进行目标明确的合理规划。

3构建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应是对自已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规划。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来调整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价值。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应该以其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构建培养体系。高职院校需要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企业项目实践中提高职业素养,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学校要搭建好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综合素质培养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顶岗实习等,将专业技能教育、普适性综合素质教育与职业综合素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并形成横向评价体系。其次,依托校学文化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开展职业素质专项活动与培训。

通过构建职业生涯发展导向的专业技能教育、普适性综合素质和专业性职业素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高职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规划,进而提升高职学生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