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社会里,产品质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在不断寻找着改善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针对三花公司质量管理现状,以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依据,运用PDCA循环,直列图、鱼刺图等分析方法和工具,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质量体系不完善,内部故障成本过高,员工质量意识薄弱,不合格品处理不当,产品售后服务欠佳。并充分利用质量控制理论指导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使企业运营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力争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将不合格品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提质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质量控制;应用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4
2.1质量控制的含义 4
2.2质量控制的原则 4
2.2.1全面性 4
2.2.2预防性 4
2.2.3事后把关 5
2.3质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应用 5
2.3.1过程分析 5
2.3.2质量检测点确定 5
2.3.3检验方法 6
2.3.4检验样本大小 6
2.3.5检验人员 6
2.4质量控制技术 6
第三章 三花公司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8
3.1质量体系 8
3.1.1质量成本分析过程 8
3.1.2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8
3.2员工质量意识 8
3.3不合格品的控制 9
3.4产品售后服务管理 9
第四章 三花公司质量控制改进方案 11
4.1质量体系实施过程改进活动 11
4.2供应商的考核 11
4.3进料检验执行方案 11
4.4员工培训 11
第五章 质量控制改进的影响和效果 13
5.1质量控制改进的影响 13
5.2质量控制改进的效果分析 13
第六章 质量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绪论
随着中国进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这种产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想得以生存,取得利益,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手产品来说质量是其核心,而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其生命,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通过一套组织体系、科学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在保证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的目的。[1]在市场一体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1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质量管理的研究不断发展。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产品最终质量的好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产品的制造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品的设计、原材料、工艺、加工、检验、包装、发销、售后服务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从早期的小作坊生产的操作者检验,到形成操作与检查分开的工长质量管理,到成立专职的检验部门;从各自的质量要求到形成统一的标准;从手工检验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从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发展到预先控制、抽样检验;质量管理在此期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形成了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
1921年泰勒提出质量检验是种管理职能,可以先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处理,并建立的专职检验制度。但是这样的质量管理属于事后把关,不能及时反馈检验信息。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ng)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为质量控制和检验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QC)理论并首创了进行质量控制的工具——控制图。1947年戴明提出了戴明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PDCA连续改进循环,以及“质量控制的七种工具”。20世纪60年代朱兰向人们揭示了产品质量的生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曲线”。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发展。1987年,美国Kapoor提出集成质量系统(IntegratedQualitySystem)的概念。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统计过程控制(SPC)和六西格玛原则。
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除了在技术环节上精益求精之外,也应该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上下工夫,使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国内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持续的井喷行情,也为生产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在此背景下,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紧紧抓住机遇,依靠前期的企业交化,丰富的产品技术经验,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