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戴正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示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与时代风采,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教育部先后举办了多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发布“最美大学生”榜单与获选者的先进事迹。2023年3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戴正勤等10人,被选为2022年“最美大学生”。
2016年9月,戴正勤考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刚上大一,她就怀揣着青春梦想奔赴军营。2021年5月,戴正勤接到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选拔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层层选拔,成为部队中仅有的4名蓝盔女兵之一。随后,她便奔赴黎巴嫩任务区执行为期一年的扫雷任务。黎以边境是一片充满挑战与危险的地域。这里地形复杂,地雷密布,许多地雷由于时间久远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发生了位移,甚至有的地雷已经被野兽破坏得面目全非,性能极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扫雷工作,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戴正勤和她的战友们从未退缩。他们深知,只有将这些危险的地雷清除,才能让当地民众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放牧、种庄稼,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扫雷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戴正勤和她的战友们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紧密配合,确保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并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最终将雷场清理排查完成。
作为联合国国际维和战场上出色的扫雷手,戴正勤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勋章纪念奖章。2022年9月,戴正勤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扫雷任务,回到熟悉的校园。
逐梦新时代,奋斗正青春。“成为一名维和军人奔赴海外执行扫雷任务”,这恐怕是很多大学生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但是戴正勤却投身军旅,做出了一番事业,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大学生正如即将翱翔广阔天际的雄鹰,如果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有使命与担当,并能为此做出规划,就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这样势必能创造美好未来,铸就辉煌人生!
科学决策定航向,返乡创业铸辉煌
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刘沈厅,不仅获得了公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还成功留校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前途一片大好,初入大学时许下的“留在大城市”的愿望可以说能实现了。
然而,正志得意满、准备开始新生活的刘沈厅突闻噩耗,他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这个消息让刘沈厅悲痛欲绝,也让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彻底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在回乡料理好母亲的后事后,刘沈厅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不走了,留在家乡发展现代农业。当时,他的家乡眉山市彭山区作为农业大区,正在掀起农村改革大潮,崛起了许多特色农业基地,这激起了刘沈厅的创业热情。他看好农业的发展前景,而这也是他喜欢的领域,因此他坚持要留在农村。这种对在农业领域创业的热忱与追求使他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内心仍无比坚定,他认为青春无处不精彩,只要认准方向、付出心血,一定会有收获。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出了精彩且正确的职业决策。
2016年,返乡不久的刘沈厅开始在李山村种植猕猴桃和柑橘,他原本以为直接请当地有经验的人负责技术、生产,自己负责管理、找销路,就能很快走上正轨,没想到因为有机肥质量出现问题,导致种植的猕猴桃无一存活。这让刘沈厅意识到,在农业领域创业并不简单。
2017年7月,刘沈厅拿着由政府协调获得的30万元贷款,重新种上了耙耙柑(学名:春见柑橘)。这一次,刘沈厅不仅搬到了农场住,还报名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并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柑橘专家陈克玲教授为师,不断弥补自身短板,不到一年便获评“中级农技师”。
因为柑橘3年后才能挂果,中间成本较高,于是刘沈厅开始琢磨耙耙柑提前挂果的方法,他发现树体的大小是挂果的关键。因此,他在搜集研究秋冬两季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不剪秋冬所生新芽,并改良原有的插箭式滴管,去掉滴头,在管道上打孔以让喷洒的水肥尽量多地覆盖到树体,最终成功实现柑橘提前一年挂果,亩产达4000千克,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随着刘沈厅的成功,有不少果农过来“取经”,刘沈厅也毫无保留地向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指导大家种植,目前已有不少果农在其帮助下种上优质柑橘。2019年10月,刘沈厅被推选为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0年,刘沈厅等商会骨干创新实施了“零接触式”柑橘销售新模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的柑橘销售中转站,在半个月内成功销售了3750000千克柑橘。受这次销售方式启发,2020年5月,刘沈厅主导开发了“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管齐下,实现政府、会员、客商和人才一站式无缝对接。截至2024年,该平台已经陆续入驻农场三百余家,覆盖土地五万余亩,上架产品五百余个,实现一千余人就业,助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