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互联网赋能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pdf
文件大小:979.4 KB
总页数:71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9.36万字
文档摘要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1.2.1研究目的2

1.2.2研究意义2

1.3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构3

1.3.1研究内容3

1.3.2研究方法5

1.3.3研究结构5

1.4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6

第2章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8

2.1文献综述8

2.1.1关于互联网使用的研究8

2.1.2关于劳动力就业质量的研究9

2.1.3关于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12

2.1.4文献评述14

2.2相关理论15

2.2.1工资议价理论15

2.2.2人力资本理论15

2.2.3工作搜寻理论16

2.2.4数字鸿沟理论17

第3章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就业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19

3.1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分析19

3.2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20

3.2.1人力资本累积的中介作用21

3.2.2信息渠道拓展的中介作用22

3.2.3技能转化驱动的中介作用23

第4章互联网赋能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模型设计24

4.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24

4.2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24

4.2.1被解释变量24

4.2.2核心解释变量26

4.2.3控制变量27

4.2.4机制变量27

4.2.5描述性统计情况28

4.3基准模型30

4.3.1固定效应模型30

4.3.2倾向得分匹配模型31

第5章互联网赋能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实证结果分析33

5.1基准回归结果33

5.1.1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指数的影响33

5.1.2互联网使用对各维度就业质量的影响34

5.2稳健性检验36

5.2.1更改样本容量36

5.2.2更改解释变量37

5.2.3更换估计方法38

5.3内生性处理40

5.4异质性分析42

5.4.1互联网使用的就业质量效应的性别差异42

5.4.2互联网使用的就业质量效应的学历差异43

5.4.3互联网使用的就业质量效应的年龄差异44

5.4.4互联网使用的就业质量效应的婚姻差异45

5.4.5互联网使用的就业质量效应的户籍差异46

第6章互联网赋能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机制检验47

6.1就业质量指数47

6.1.1人力资本累积47

6.1.2信息渠道拓展48

6.1.3技能转化驱动48

6.2各维度就业质量49

6.2.1人力资本累积49

6.2.2信息渠道拓展50

6.2.3技能转化驱动50

第7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2

7.1研究结论52

7.2政策建议53

致谢55

参考文献57

论文题目:互联网赋能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学位申请人:陈盼

指导教师:杜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