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方法
摘要:在歌唱中要讲究歌词的“咬字”、“吐字”与“归韵”。咬字,指的是一个字的字头的发音,即声母的发音。吐字,指的是一个字的韵母的发音。归韵是指韵母韵尾的收音。这三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部分发音不准确,都会影响整个字的发音,甚至影响到对歌词情感的表达。本文浅析了歌唱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语言训练是一种技巧,能体现出歌唱者的水平和功力,发音讲究不但能使字音准确,更可以表达出歌唱者对作品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使歌曲演唱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歌唱;咬字;吐字;归韵
1歌唱语言的咬字训练
本人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开始认为歌唱发音时母音是占主要地位的,再加上声母是辅音,在歌唱中所占的时间非常的短,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通过学习,了解到歌唱中的语言咬字主要指的是字头部分,是针对声母而言的。在声母发音过程中是气息蓄气受阻并解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气息越充分发音除阻也就越有弹性,咬字也会更清晰,这些有声母的字音比无声母的字音更容易发清楚,更有穿透力。反之,一个字的声母松散无力,那么韵母也会含混不清,导致整个歌曲失去了本身的美感。特别是在唱一些情绪需要特别强调,节奏性很强的歌曲中,字头的强调更是非常关键的[1]。例如《铁蹄下的歌女》中,“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亡?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发,被鞭挞得遍体鳞伤!”。在这句歌词中适当的强调字头,利用字头的爆破力来体现出歌女的满腔的愤怒,从而十分真切的描述出旧时代歌女凄惨非人一般的生活[2]。
2歌唱语言的吐字训练
“吐字”是指韵母,也可以称为字腹、字尾部分。一个字的发音响度直接来源于韵母中的母音,特别是在一些复合韵母中,母音的发音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字音的精准性,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歌唱共鸣的大小、音色的丰富[3,4]。一个字音的韵母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韵头、韵腹、韵尾。在歌唱过程中发好韵头音是重点中的重点,是音节中决对不可忽略的。例如在《曲蔓地》:在演唱“花”字过程中,“a”是主要的母音,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保持共鸣腔体的空间。
在声乐的训练中,根据韵母发音的着力部位和口型的变化,概括为开、齐、合、撮四种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呼[5]。四呼能让我们在歌唱时准确知道母音发音的着力部位。开口呼,凡是a、o、e开头的韵母以及舌尖韵音i,卷舌韵母er都属于开口呼。例如在《党啊,亲爱的妈妈》中:在演唱“妈”、“爱”时,吐字要注意牙关松弛自然的后贴,着力点在喉部位。齐齿呼,凡是i及i开头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例如在《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中:在演唱“里”、“死”、“依”时着力点在齿,声音在舌和硬腭之间,i的口腔开度较小,舌位上升,演唱时着力点在口腔的前部,在咬字时口腔尽量打开,舌面伸展,并且加大舌面与硬腭空间。合口呼,凡是u或由u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合口呼。例如在《花非花》中:“雾”字发音时口唇合圆收敛嘴唇而发出声音,着力点在满口。撮口呼,凡是u或u开头的韵母都属于撮口呼。例如在《渔光曲》:“云”、“鱼”字,发音时唇形撮出,着力点在唇。
综上,在歌唱吐字中要掌握好以下几点,适当延长字腹,将元音的共鸣位置稍向后挪,扩大腔体的空间,使口咽腔竖起来,才会使声音圆润通畅。
3歌唱语言的归韵训练
歌唱时,咬住字头,吐清了字腹,韵尾的归韵不正确也是不可以的。一个字,由于字尾归韵不到位,常常会是歌词的意思变成另外一种意思,例如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唱成“朗朗的天上白云飘”,这就是因为忽视了韵尾的归音而造成的。歌唱语言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字尾的收声是否正确,不收尾或收的不正确都会带来字音不准确。
我国传统的声乐归韵、收声训练是通过“十三辙”来完成的。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声母的阻气着力点,韵母的口型变化特点,还要精确掌握韵尾收声的技巧,才可以在演唱过程中运用自如[6]。
3.1直出无收类
包括发花辙(含有三个韵母a、ia、ua)、梭坡辙(含有三个韵母e、o、uo)、也斜辙(含有三个韵母e、ie、ue)、姑苏辙(含有一个韵母u)、一七辙(含有四个韵母i、u、-i、er其中-i代表自成音节的zi、ci、si三个舌个前音和zhi、chi、shi、ri四个舌尖后音)。例如在《花非花》中:“花”为发花辙类的a音收音,演唱a母音时要尽量打开口腔,让气息畅通。“雾”、“处”为姑苏辙类的u音收音,发音时应该放下喉头,满口着力,保持圆状,不要过分的靠前。“去”为一七辙类的u音收音,“时”为一七辙类的-i音收音,演唱时一音到底,口型不变。
3.2收音归母音韵尾I、u、o类
包括怀来辙(含有两个韵母ai、uai)、灰堆辙(含有两个韵母ei、ui)、遥条辙(含有两个韵母ao、iao)、油求辙(含有两个韵母ou、iu)。例如在《雁南飞》中:“飞”为灰堆辙类的ei音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