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形势和治理对策
摘要】在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及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条件压力下,农村地区生
活垃圾泛滥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还威胁着农村生活居
民的健康。如何从根本上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治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农村生活垃圾现状、成因及治理
对策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章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是
在日常生活过程产生的综合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例如剩饭剩菜、废弃食材
等)、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例如废纸、易拉罐等)以及有害的生活垃圾(例如电
池、药品等)。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以及数量也越来
越多,合理并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对于农村环境的整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1.整体状况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问题,2018年印发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点任务。目前,我国已经
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模式,由政府出资运
营,对全国90%以上的村庄进行了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仍存在
一些问题:一是当前的垃圾处理模式的局限性:生活垃圾由各个村庄转运到县级
形成了较高的运输成本,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水平
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县级垃圾处理厂往往水平有限,不能彻底消除污染,反而把
分散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二是硬件设施的缺失,处理庞大的垃圾产生量要求有
相应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但是目前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并不容
乐观,尤其是垃圾填埋场,具有一次性的特征,填满容量后只能另外开辟,在寻
求新地址的同时往往会造成与耕地、林地等的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农村生活垃圾的2.危害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常驻人口达7亿以上,每人每天大约产生0.86kg生活
垃圾,每年大约会产生2300亿kg的生活垃圾。目前,农村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
方式比城市要简单,在生活垃圾的收集方面,无论是收集的网点还是分类处理,与
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对农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3点。①生活垃圾的堆放
侵占大量的农用土地,减少了耕地面积。②生活垃圾的长期堆放会使生活垃圾中
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危害人体健康。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3.模式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见图1)。在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会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配备垃圾桶、垃圾
箱、转运车,清扫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清扫设备方面,10a前,我国农村的环卫
专用车辆不到1万辆,而今天,环卫车辆已经接近3万辆,增长了将近3倍。在
源头分类方面,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推行了17年,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几
乎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虽然道路旁边设置了分类的垃圾箱,但是垃圾分类收集
在农村一直没有被推行,这主要是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而且垃圾运输采用
混合的方式,收集过程进行分类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4.
推行垃圾分类的收集方法4.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不一定要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一致,这是因为农村生活垃
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不同,农村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方式。金华市农村的垃圾
分类方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它采用“二次四分法”,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
烂两类,不可腐烂又分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可腐烂的垃圾可以堆肥,不可腐
烂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由回收公司回收,不可腐烂且不可回收的垃圾转运后填埋或者焚烧,
这种划分方式要比单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更加有效,值得推广。
有机垃圾即时、即地处理4.2
有机垃圾作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含水量高、不稳定、易腐败等特点,
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很多问题。有机垃圾即时、即地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垃圾在55~
60℃的环境中发酵16~24h,产生有机肥。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就地处理、无需运输、节约储
存和运输成本、操作简单、费用低,可有效保护环境。
完善立4.3法,加大监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