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陆标定位
一、陆标识别
孤立、显著物标的识别
孤立的小岛、显著的山峰和岬角等陆标、灯塔和灯桩等航标,可直接依据它们的外形、颜色、相对位置关系和顶标、灯质等特点加以识别。
利用对景图识别
在航用海图和航路指南中,常常附有一些重要山头和岛屿等的照片或有立体感的对景图,将实际观看到的景象与相应的对景图相比对,便可便利地识别出对景图中所标明的一些重要物标。
同一物标,在不同的方位和距离上观看,其外形也各不一样。因此,每幅对景图都注有该图相对于图中某一物标的方位和距离,使用时要特别加以留意。
利用等高线识别
航用海图上,地貌特征通常是以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线〕来描绘的,有时也用草绘等高线〔草绘曲线〕或山形线来表示。等高线的疏密,表达的山形的陡峭程度,等高线愈密,山形愈陡峭;反之,等高线较疏时,表示山形角平坦。可以依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外形来推断出地貌的立体外形来。
二、方位定位
利用罗经同时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陆标的方位来确定船位的方法和过程称为方位定位。
两方位定位
两方位定位方法
①在推算船位四周选择两适当的物标M和M,并留意 识别;
1 2
②用罗经观测两物标的陀罗方位GB、GB或罗方位CB、 CB;
1 2 1 2
1③按下式求取两物标的真方位:
1
?TB GB
?
1 1
?G?CB
?C
2 2 2TB ?GB ??G?CB ??
2 2 2
④如下图,在海图上分别自M 和M
1 2
反方向
〔TB
1
1800,TB
?2
?
?1800的方
向〕绘画方位位置线,其交点即为观测船位OP。
〔2〕提高两方位定位精度方法
为了提高两方位定位观测船位的精度应留意选择适当的定位物标和遵循肯定的观测挨次。物标的选择应满足:
①孤立、显著、海图位置准确的近标,要求D、D尽可能小些;
1 2
②如不考虑系统误差的影响,两方位位置线交角?应尽可能接近90°;综合考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最好选择? =60°~90°的物标,一般应满足:30°?150°。
为了减小由于异时观测所产生观测船位误差,白天应先观测首尾线四周,方位变化慢的物标,后观测正横四周,方位变化快的物标。
夜间观测灯标时,应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尽量缩短前后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即:先测闪光灯,后测定光灯;先测灯光周期长的,后测灯光周期短的灯标;先测灯光弱的、后测灯光强的灯标。
三方位定位
三方位定位方法
三方位定位法,即同时观测三个物标的方位来测定船位,可推断是否存在粗差等影响。
误差三角形成因和处理
三方位定位时,三条方位位置线通常并不相交于一点,而形成一个三角形,假设该三角形不是由于粗差所引起的,则称其为船位误差三角形。
在大比例尺海图上,假设船位误差三角形各边长小于5mm,一般可以认为是由于合理的随机误差所引起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近似直角三角形,其最概率船位位于靠近直角处一点;
②近似等边三角形,其最概率船位位于三角形中心;
③近似等腰三角形,其最概率船位位于近短边中心;
④狭长等腰三角形,其最概率船位位于短边中心;
⑤假设三角形四周有危急物存在,应将船位取在最接近危急物或对以后航行安全最不利的一点上。
提高三方位定位精度的方法
要提高三方位定位的精度,同样应尽可能减小观测误差,并留意选择适当的定位物标和遵循肯定的观测挨次。
为了提高三方位定位的精度,应尽量选择:
①孤立、显著、海图位置准确的近标;
②相邻两方位位置线交角?应尽可能接近60°或120°,一般应满足:30°?150°。
三方位定位时,同样应遵循“先慢后快”、“先难后易”的观测挨次,即白天应先观测首尾线方向的、方位变化慢的物标,后观测正横四周的、方位变化快的物标;夜间应本着“先闪后定”、“先长后短”和“先弱后强”原则,先观测灯光较弱的、闪光周期长的难以观测的物标,再观测灯光强的、闪光周期短的简洁观测的物标,尽量减小异时观测所产生的船位误差。
三、距离定位
航海上一般用雷达测定船舶与物标之间的距离。
1.二距离定位方法
如下图,同时测得本船到物标M和M的距离 D和D,分别以M和M为圆心,D
1 2 1 2 1 2 1
和D为半径绘画圆弧,两距离位置线通常有两个交 点,其中接近推算船位的一点即为
2
当时的观测船位P。
〔2〕提高观测船位精度的方法
为了提高两距离定位观测船位的精度,应尽可 能相应减小观测误差,并留意选择适当的定位物标和遵循肯定的观测挨次。
选择以下物标,有利于提高两距离观测船位的 精度:
①孤立、显著、海图位置准确且离船较近的物 标;
②两物标距离位置线交角?应尽可能接近90° 至少满足:30°?150°。
为了减小“异时”观测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