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摘要总结了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
健康保健、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及时催情和妊检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提高奶
牛养殖效益。
关键词奶牛;繁殖力;提高措施
提高奶牛正常的泌乳性能和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和科
技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奶牛繁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就提高奶牛繁
殖率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基础
一般奶牛场都有不同阶段饲料配合,按饲养标准供应日粮,但在实践中往往
存在干奶期间的母牛膘情过肥,产后牛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膘情又过瘦,其原因
都是营养失衡,如按5级评分制,干奶期母牛的膘情要维持在3.50~3.75,泌乳
高峰期的母牛要维持在3.0~3.5之间。奶牛的繁殖力受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制约,
能量不足和过剩都会对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能量不足通常发生在饲料质量低
劣、限制饲养、产后泌乳初期及高泌乳量等条件下,以产后初期最为常见,这是
由奶牛产后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奶牛产后产奶量逐步增加,泌乳所需营养也逐
步增加,而对采食量的反应应答迟缓,当出现能量负平衡时,奶牛必然动用体能
的贮备,引起体况的下降,不利于LH的分泌,奶牛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也
降低,影响了卵泡细胞的发育,从而阻止了排卵,影响繁殖力。最严重的能量负
平衡状况约在奶牛产后30d左右出现,此时大概也是奶牛产后的第1次排卵时间。
这时应该补充高能日粮,将玉米增加至50%~60%,甚至可以加入食用油;维持
中高蛋白质水平并且蛋白质要多样化,可以加入豆粕、棉粕、菜籽饼、玉米蛋白
粉及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以保证泌乳对能量迅速增加的需要。奶牛产后体重下降
20%~24%时,发情周期终止,卵巢静止。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可以减少体内的
脂肪消耗,抑制奶牛产后体重减轻,保持良好的体况,从而提高受胎率。据试验,
在奶牛泌乳盛期添加脂肪酸钙500g/头·d,产后一次情期受胎率提高20%。
新疆是普遍缺锌、少碘、严重缺硒地区,应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复合预混
料、多种维生素和乳酸钙,以有效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复合预混料不仅有
很强的增奶效果,可提高奶牛的乳脂率和免疫力、繁殖力,并对产科疾病具有一
定疗效;多种维生素可有效调节机体维生素的营养代谢,补充饲料中维生素A、
D3、E、K3、B2、B12等家畜生长发育阶段必需的维生素,增强机体抗病力,
减少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多种疾病,提高存活率、饲料报酬和牛羊产乳、肉、毛
等生产性能;高效强化乳酸钙是经粮食发酵而提取的精华产物,具有补钙迅速,
吸收全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加强动物抵御能力。在配种前后适当补充亚硒酸
钠、维生素E注射液,可以提高受胎率。
2健康保健是重点
影响母牛发情的因素有许多,如产后泌乳、带犊哺乳、营养、季节以及其他
因素。一要进行早期妊娠诊断,防止空怀,并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二要从营养
及管理失调、外力创伤、生殖细胞老化、生殖道及慢性肢蹄病等方面进行保健,
并积极防治不育症,而且在营养上保证足量的粗饲料供应,并添加维生素A、D、
E,以增强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和胚胎的着床几率;三要注意分娩前后牛舍
的卫生水平,减少子宫感染的机会和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缩短产后子宫复旧时间,
提高受胎率。坚持做好母牛产后30d子宫恢复情况的检查,掌握生殖器恢复情况
和患病情况,做到有病及时治疗,确保母牛在产后40d正常发情。如果母牛产后
排出的分泌物性状、色泽不正常,或出现恶露不尽时,可以采取子宫放药2~3
次进行治疗。
3发情鉴定是保障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一是进行外部观察及阴道检查(开张器打开);
二是看其是否有爬跨反射动作;三是直肠检查,触诊两侧卵巢大小、形状、质地
和卵泡的发育情况。然后根据母牛的外观表现、卵泡的发育情况、子宫阴道黏膜
和阴唇的变化、畜主的陈述,综合判断母牛是否发情,确定适宜的输精时间。
奶牛在发情初期有发情表现,如爬跨、嗅闻、追逐、不安、敏感、舔食、阴
门湿润和红肿、站立接受爬跨的表现,但此时并不是输精的时机。早期发情之后,
奶牛表现出接受其他奶牛爬跨的站立发情,这时需要观察主要征兆,在栓系饲养
下较难进行发情鉴定,因奶牛不能爬跨和被爬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观察奶牛的
精神和耳朵的活动。奶牛兴奋,不断与旁边的奶牛进行身体接触,阴部水肿、吊
线,阴唇和尾根下部湿润,若触及阴门,牛尾会移开。出现站立发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