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DB51
备案号:28201-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111—2010
牦牛三元杂交种用公牛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queregulationsforbreedingherdbull
inthree-waycrossbreedingsystemofyak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1111-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杂种公牛生产......................................................................1
5
6
杂种公牛培育......................................................................2
等级划分..........................................................................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体尺体重测量方法................................................4
DB51/T1111-2010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罗晓林、吴伟生、谢荣清、杨平贵、李华德、蒋世海、周明亮。
DB51/T1111-2010
牦牛三元杂交种用公牛生产技术规范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三元杂交种用公牛的生产和培育。
本标准适用于三杂犏牛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西黄杂公牛(crossbredbullofSimmentalwithindigenousyellowcattle)
指含50%西门塔尔牛和50%本地黄牛血缘的杂种公牛。
3.2荷黄杂公牛(crossbredbullofHolsteinwithindigenousyellowcattle)
指含50%荷斯坦牛和50%本地黄牛血缘的杂种公牛。
宜在海拔1,500-2,000m的半农半牧区用西门塔尔牛或荷斯坦配种黄牛生产西黄杂公牛或荷黄杂公
牛。
西黄杂公牛被毛为黄白花或红白花;荷黄杂公牛毛色黑白相间。全身被毛有光泽。全身结构匀称,
体质结实,生长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头部轮廓清晰,头稍粗重,眼睛明亮有神,嘴宽大,颈短宽
而深,胸深而开张,背腰平直而宽,腹部不下垂,尻稍长宽,略斜,肌肉结实匀称,四肢粗壮,蹄质坚
实,步履稳健;睾丸正常,性反应敏捷。
DB51/T1111-2010
5杂种公牛培育
5.1培育基地
杂种公牛培育基地宜建在川西北的半农半牧区。
5.2培育舍
舍内铺竖立砖地面,设水槽、料槽及换气窗等设施。杂种公牛培育舍长30m,宽8m,可同时培育0.5
岁~1.5岁期间的杂种公牛50~70头。
5.3防疫和驱虫
公牛引进后及时进行防疫注射,隔离观察两周后健胃,春秋两季预防接种口蹄疫、炭疽、布鲁氏杆
菌病、牛出败疫苗和驱虫。
5.4档案
公牛引进后及时配戴耳标,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父母血缘、公牛特征、引进地、年龄、体重/
体尺、防疫驱虫及牛只照片等信息。
5.5饲养管理
饲喂配合精料0.5-1.5kg/d,青干草3-5kg/d;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添加剂;
每天运动5h以上。
牛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雨后或15d更换消毒剂。定期对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