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
培训及能力评估;临床实验室形态学检查的范围;形态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形态学检验存在的问题;;;人员培训
;新进人员
非长期从事形态学相关工作人员
长期从事形态学相关工作人员;新进人员: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典型的血液细胞形态学辨认、典型的尿液、粪便、分泌物涂片有形成分形态学辨认。
非长期从事形态学相关工作人员:少见的、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学辨认。
长期从事形态学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新进展、新知识,并承担培训其他人的责任。;培训人员:
专业培训并有长期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性的培训
方式:
集中授课
收集典型图片讲解或自我学习
收集典型细胞形态标本观察学习
结合案例针对性的培训
结合显微镜下样本进行现场培训
;能力评估;1.色盲或色弱测试
从事形态检验的人员应该通过色觉分辨测试,不能有色盲或色弱,这是对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由眼科医生对每位员工进行色盲或色弱测试,并出具相应的测试报告。;2.形态学检验分析前过程的评估
观察检验人员标本的采集、制片、染色及检查方法等能力。;由经验丰富的形态学检验人员担任评审员,对血涂片的制作与染色进行评价。
一张合格血涂片的要求: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明显,有核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染色合格的要求:在显微镜下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必须能显示清晰的核浆分界,能识别核染色质成分和细胞质的颜色差异;红细胞呈肉红色;白细胞胞浆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颗粒和色彩,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质清楚,粗细松紧可辨。
;3.量化考核
考核频率:
至少每6个月1次进行形态学检验人员的结果比对、考核并记录;新进人员在最初学习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估。;(1)使用室间质评标本及科室收集的图象进行考核。
采取至少50幅显微摄影照片(包括正常和异常细胞或有形成分)或其它形式进行形态学考核,检验人员就能正确识别至少80%。
;;体液有形成分形态识别能力评估;体液有形成分形态识别能力评估;能力评估;3.量化考核
(2)手工分类的一致性???核(外周血涂片);血涂片考核:
考核样本--选择10份样本。样本必须包含7种类型白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至少有一份样本含有少量有核红细胞,一份含有少量未成熟白细胞。
;每份样本制备5张血涂片,染色,统一标签,但检验人员不知道样本来源。玻片分成5套,每套包含10份样本的玻片各1张。
分发给参加检验的人员一套考核血涂片,要求每张血涂片做200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根据血涂片编号,报告结果。;计算每份样本每种细胞的均值,进行结果解释,制作每种类型细胞分布图。其中横坐标(X轴)为组均值(百分率),组均值为实验室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计数的均值。纵坐标(Y轴)代表检验人员个体的结果。在图上添加两条代表理论上95%和99%可信区间的线条。
根据Gaussian分布假说,5%的个体结果可能会超出95%范围,但不会超出99%的限值。;将比对者结果在99%可信范围内,判定为合格,超出此范围判定为不合格。
如在比对中出现了不合格的结果,则需培训学习后采用备用血涂片重新进行考核,直至结果全部合格。
;形态学辨认能力是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薄弱环节,也是科室管理中的难点。而人员形态学辨认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形态学检验人员对形态学识别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建立和实施严格高效的培训和能力评估措施。;小结;为了保证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除了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外,还需从严执行考试纪律。
强调独立完成整个考核过程,避免互相抄袭,以尽可能真实反映形态学识别能力,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和学习相关知识。;细胞形态学能力提高;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