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郊)铁路列车360°图像
地面检测系统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5年6月
1.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第五批团体标准项目立项的公告”
(中交协秘字〔2024〕73号)要求,《市域(郊)铁路列车360°图像地面检测
系统》团体标准项目正式立项。项目名称为“市域(郊)铁路列车360°图像地
面检测系统”,该项目旨在规范市域(郊)铁路列车图像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填补国内该领域标准空白。
1.2.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宁波
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成都盛锴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铁安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共同编
制。参与单位涵盖了设计单位、科研院所、运营企业及设备生产单位,形成了产
学研用相结合的编制团队。
1.3.协作单位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无协作单位,此项省略。
1.4.主要起草人
主要起草人为史时喜、付亚超、刘伟群、黄慧建、高春良、王静、张建华、
贾晓宏、刘安、王志云、贾瑞凯、王鹏、吴志远、黎莎、熊歆斌、燕春光。编制
工作组明确分工,各成员负责相应章节的调研、起草及技术论证工作,具体分工
如下:
(1)史时喜、付亚超:整体框架设计、系统组成章节编写;
(2)刘伟群、黄慧建: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章节编写;
(3)高春良、王静:工作条件、检验规则章节编写;
(4)其他成员:参与调研、数据收集、章节审核及专项技术论证。
第1页共9页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2.1.标准制定的背景与依据
市域(郊)铁路是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
尤其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发展迅猛。
市域(郊)铁路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速度高、开行密度大、公交化运
营等特点,截至2024年底,全国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2251.26公里,年客
流量达15亿人次。然而,当前的市域(郊)铁路标准体系并不健全,尤其在关
键装备方面的标准更少,难以适应市域(郊)铁路绿色、智能的发展需要。
车辆关键部件故障导致的运营事故占比逐年上升,据统计,2023年因部件故
障引发的停运事件占总事故的42%,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列车360°图像检
测系统作为机车车辆智能运维的关键装备,由基本检测单元、现场控制中心和远
程控制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系统可实现车辆外观可视关键部件的松动、脱落、破
损、变形、缺失、异物检测等功能。当前,国内外尚无针对市域(郊)铁路列车
360°图像地面检测系统的专项技术规范,导致设备功能不统一、检测精度参差
不齐,严重制约了市域(郊)铁路的安全运营。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智慧城轨”的发展要求,结合
市域(郊)铁路“高密度、小编组、快启停”的运营特点,旨在对360°图像地
面监测系统设备进行标准化,解决其设备组成不统一、安装不规范、监测精度不
统一、故障率较高等问题,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检测系统技术标准,为车辆运
维提供技术支撑。
2.2.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1)新颖性
本标准首次提出适用于市域(郊)铁路的360°图像检测系统技术框架,核
心技术包括三维图像与二维图像联合预警、车号自动识别等,经国家知识产权局
查新,相关技术方案未在现有国内外标准中公开,填补了行业空白。例如,系统
创新性地将三维图像分辨率指标定为不低于5mm/pixel,较传统二维检测技术提
升了检测维度。
(2)实用性
第2页共9页
该系统可在列车运营结束后以不高于30km/h的速度通过检测区间时,自动
采集车顶、车侧、车底关键部件的高清图像,实现螺栓松动、部件缺失等故障的
自动识别,检出率不低于90%,误报率不超过20%。轨道交通试点应用数据显示,
系统投入使用后,人工巡检工作量减少60%,故障发现及时率提升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