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5.2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5.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管理5.4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优化5.5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5.6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实例
第2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逐渐完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综合性计划,同时也是铁路运输服务的核心产品,其编制优化技术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的人工手工编制方法,到现在的人机交互编制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效率大大提高。本节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素、铺画方式和编制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相同,主要包括线路、车站等固定设备要素和各种时间要素。本小节主要介绍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的时间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间运行时分、中间站停站时间、起停附加时分、动车组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间等。
第3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1)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某一个区间运行的标准时间,在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常用区间运行标尺表示,一旦区间运行时分确定后,一般不再对其进行修改。区间运行时分通常是使用仿真软件计算一个大概运行时分,然后结合实际动车组实验结果最终确定,计算时需要分上下行方向和动车组型号分别进行确定。(2)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指列车在中间站上办理必要的客运作业或是技术作业所停留的时间。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一般可以分为客运营业停时和技术作业停时。停站时间标准的确定应该根据列车在中间站的作业内容、动车组性能及列车控制系统等因素确定。
第4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3)折返(配属)站停留时间列车在折返(配属)站的停留时间是指列车在终到折返(配属)站后,经过一定的技术作业变更车次继续担任下次运行任务,列车在折返(配属)站办理必要的技术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折返站停留时间。列车在折返(配属)站停留时间,确定时需要根据列车在折返(配属)站的作业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场数据查定最终确定。(4)起停车附加时分列车的起车附加时分是指列车由车站出发比直接通过车站所增加的运行时分;列车停车附加时分是指列车到站停车比不停车通过车站所增加的运行时分。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属于区间运行标尺,各站的起停附加时分一般确定后不再变动。
第5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一、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5)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是指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最小时间间隔,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必要约束条件之一。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影响因素包括列车控制系统、线路条件、车站信号连锁设备等。(6)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间高速铁路天窗开设时间对列车运行影响较大,一般在天窗时间内不允许行车。我国高速铁路天窗开始时间一般在0:00-6:00之间,白天一般不安排固定维修天窗。
第6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方式(1)同类列车成组铺画。成组铺画的追踪列数越多,每一列车占用运行图的时间越少,时速200-300公里列车的影响越少,可铺画的总列数越多,如图所示。(2)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列车采用交替停站的方式,停站顺序可由远而近,也可由近及远,但两种方式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不同,如图所示。
第7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方式(3)减少越行与待避的次数。300公里及以上列车不越行过多的200-300公里列车,以减少运行图的空费时间,200-300公里列车待避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将严重影响200-300公里列车的旅速,如图所示。
第8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特点 不同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时需要充分考虑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特点。其编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同速度列车混跑、跨线车比例较高、综合天窗影响较大、运行线具有较高弹性、高峰区段能力紧张等。(1)不同速度列车混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由于高速铁路线路开通的时间不同、旅客运行需求不同以及动车组型号的不同,导致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不同。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包括:200km/h、250km/h、300km/h、350km/h四种。高速线路上可能会同时存在不同速度的列车混跑。
第9页5.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概述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特点(2)跨线列车比例较高 高速铁路网的逐渐完善使得其在我国旅客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速铁路不仅需要承担本线列车运输任务,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