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交通是交通体在自由空间内有目的的移动()答案:错
2.广义上的交通包括()。答案:航空交通;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管道
交通
3.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答案:交通管理运营;交通设施;交通规划
4.交通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答案:行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交通环境
5.交通调查包括交通量、速度、密度等调查内容。()答案:对
第二章
1.由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叫作明适应。()答案:对
2.离去角越大,越不易发生尾部与路面的碰撞,说明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答案:对
3.()为行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一般采用m/s、m/min、km/h表
示。答案:步速
4.()是指车辆静载时,水平面与切于后轮轮胎外缘的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
答案:离去角
5.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就是()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返的过程。答案:操纵;感知;
判断决策
6.视力分为()答案:动视力;夜间视力;静视力
7.为了避免眩光,可采取的措施有()答案:在道路中央分隔带植树遮蔽迎面
来车的灯光;设置防眩设施;戴防眩眼镜;改善道路照明
第三章
1.()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常用作道路
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管理等的依据。答案:30HV
2.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那么
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答案:0.6
3.较低的高峰小时系数表示含义为()答案:高峰小时中流量具有较高的可变
性
4.关于交通量在路段上的方向分布系数取值范围,下述说法正确的是()答
案:0.5-1
5.交通量的月变系数表示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日交通量系数表示交通量的
日变化。()答案:对
第四章
1.车头时距与交通密度的关系是()答案:倒数关系
2.以下哪种方法是交通密度的测量方法()答案:出入量法
3.车辆的时间占用率与密度的差别在于密度是一个区间段内测定的,而道路的
时间占用率是在一点测得的。()答案:对
4.空间占用率是指测量路段上的车辆总长度与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答案:对
5.交通量表示车辆通过道路断面的频繁程度;交通密度表示道路空间上的车辆
密集程度。答案:对
第五章
1.固定延误主要有哪些因素引起()。答案:交通控制;交通管理;交通标志
2.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包括()答案:车;人;道路环境;交通管理控制
3.在某一交叉口入口调查延误,每15s进行一次计数。最后统计停在入口车
辆161辆,而入口总交通量为302辆,计算停驶车辆平均延误()答
案:16.9s
4.跟车法可以用于调查交叉口的延误。()答案:错
5.延误定义为()与()之差,通常针对机动车。答案:驾驶员期望旅行时间;
实际旅行时间
第六章
1.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格提出的对数模型的交通条
件为()答案:交通密度很大
2.2、对某路上的交通流进行观测,发现速度与密度的关系是对数关系:,则
路段阻塞密度为多少()答案:180
3.道路上车流行驶车速为30km/h,测得的平均车头间距为20m,则该路段的
交通量为()。答案:1500辆/h
4.以下哪个条件是交通状态为不拥挤的充分条件()答案:交通密度小于临界
密度;交通量随交通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5.流量为0时,速度一定最大为自由速度。()答案:错
6.密度为0时,速度一定最大为自由速度。()答案:对
第七章
1.跟驰理论描述了交通流密度很小时的车辆行驶状态。()答案:错
2.跟驰模型是线性模型,受到前车刺激的影响。()答案:对
3.车辆处于跟驰状态时,车间距摆动值C=1.57时,其摆动逐渐衰减。()答
案:错
4.非自由状态形式车辆有以下形式特性()答案:传递性;延迟性;制约性
5.跟驰理论主要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的车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