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材使用:价值、问题与对策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将教材质量高低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指标,对教材发展不断提出新论断、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一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一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其内隐的逻辑设计,在这一逻辑之下,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旨在以高质量教材建设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进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之下,更是将“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作为关键一招,对于教材的期待可见一斑。伴随着对教材功能定位的不断提升,对高质量教材使用的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是基础,高质量的教材使用是关键,只有高质量地使用教材,才能将蕴含其中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高质量教材使用的价值省思
高质量教材使用的价值,追根溯源,需要从高质量教材使用的内涵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什么是高质量教材使用
高质量教材使用,既是一种价值导向,要有整体观、系统观,也是一种具体实践的操作指向,要有根基和目标。
1.高质量教材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材使用是使用主体与教材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将教材中内隐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外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核心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更核心的主体是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教材使用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师生教材使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人”和“物”两大类:影响师生教材使用的“人”主要指学校的管理者,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材管理人员,教材编写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材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等等。影响师生教材使用的“物”,主要包括考试评价要求、教材相关培训和教研、教材相关资源配置等等(如图1)。
图1师生教材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的教材理解和教材使用产生重要影响。以考试评价要求为例,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使用监测研究①发现,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一年级下学期会调整使用教材,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整合教学,有的地方甚至开学后的前两个月一直在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满足高考中“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应试需要,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直言“感觉满世界都是文言文”。由于师生教材使用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因此在思考什么是高质量教材使用时,首先应秉持系统观念。要以系统的思考、在系统中认识教材使用,不能就师生的教材使用论教材使用。
2.高质量教材使用建基于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研判
高质量教材使用,一定要建立在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研判的基础之上。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包括对教材编写的上位文件——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文本本身的理解两个层级。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和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有“教材编写建议”,同时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要求也是教材编写需要落实的“精神内核”,这些都是理解教材的前提。在充分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再对照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教材文本。理解教材文本应遵循“先整体再具体”的思路,先概览一套教材(最少一册教材)的整体样貌,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阅读一个单元或篇章(这是现行教材的基本组织单位,以单元或篇章的形式实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呈现),再研读具体的篇目或内容。
对教材的研判,是在对教材有了比较充分理解之后进行的,将单元或课时的学习目标与教材内容进行匹配研究的行为,是后续教材使用具体行为产生的基础。教材使用的具体行为,在现有的研究中,通常会借用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一一忠实型、调整型和创生型进行描述。忠实型教材使用指向按照教材的既有设计进行教和学,如果经过教材研判,现有的教材设计能够很好地支撑学习目标的达成,就可以采用忠实型教材使用行为方式;否则,则视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匹配研究的情况,选择使用调整型或创生型教材使用行为方式。这些方式本身无所谓高下,关键在于教材研判后的适切性。
3.高质量教材使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研判是高质量教材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其目标则始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由于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隐在的体系\3],因此在不同学科的教材中,会有不同的将隐在的核心素养体系显性化的呈现方式。比如,语文教材以单元导语、选文、语文学习园地/阅读综合实践等共同组成单元整体形态,数学教材以章前语、正文、例题、习题、探究实践活动等组成章节样态。高质量教材使用,就是要能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