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说管理:数字化赋能下的校园安全新实践.pptx
文件大小:59.9 M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4.71千字
文档摘要

“数”说管理:数字化赋能下的校园安全新实践2025.6.16——XXX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后勤工作总结

01数字技术赋能筑牢安全监管“防火墙”02数据分析驱动引领安全管理“新航向”03家校数字协同共绘安全守护“同心圆”

数字技术赋能,筑牢安全监管“防火墙”用“数”监管,实时动态,智能预警

1、数字化技术赋能安全管理深化应用“安全心”微信小程序,将校园内133处安全点位(如消防设施、楼梯通道、实验室、食堂等)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网络。通过科学评估,将其分类为一般风险点24处、低风险点109处,实现风险等级差异化、可视化管控。

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本学期累计组织193人次/周进行定点巡查。巡查人员发现隐患即通过小程序图文并茂上报,系统自动生成处置工单。全期处理各类隐患信息1446条,涵盖消防设施维护、照明设备检修、基础设施加固等方面,确保了教学活动“零中断”。隐患整改率高达98%,真正实现“发现-响应-整改-反馈”闭环管理。2、精准巡查,闭环处置

数据分析驱动,引领安全管理“新航向”用“数”决策,精准施策,科学提升

数据汇聚专题研判建立安全数据周报制度,后勤保障中心每周系统汇总大课间教师到位率、医务室就诊详单、安全巡查记录等关键数据。在每周的校长办公会上设立“安全第一议题”分析环节,依托数据进行深度研判。

制定教师安全巡查责任表,明确时段、岗位、职责,佩戴袖章上岗并记录巡查情况。本学年学生课间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2%,获家长高度认可。课间安全巡查网格化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升级传统的校园视频监控可能只是简单的录像功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采用高清智能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在小学后勤安全管理中,一旦有陌生人进入校园,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发出警报。例如,学校可以将家长和教职工的面部信息录入系统,当出现不在白名单上的人员时,后勤安保人员能及时收到通知,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校园。智能摄像头还可以进行行为分析。如在楼梯、走廊等区域,当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如追逐打闹可能导致摔倒)时,系统可以及时捕捉并提醒值班老师或后勤安保人员进行制止。环境传感器应用安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传感器。在小学的教室、食堂等场所,后勤部门可以利用这些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状况。例如,在教室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空调;在食堂,通过监测空气质量(包括油烟浓度等),确保食堂环境健康,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校园环境监控方面

课间巡查明确责任分工网格长职责:各级网格长要明确自身职责,一级网格长总体把控全校课间安全巡查工作,制定巡查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等,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巡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级网格长负责本年级或楼层的巡查安排、人员调配和问题汇总等工作,对本区域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三级网格长主要负责具体区域内的实时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上报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及隐患,并做好巡查记录。教师职责:科任教师在课间时段要承担起相应的巡查责任,不仅要关注本班学生的活动情况,还要协助网格长对所在区域进行巡查,特别是在楼梯口、楼道等关键位置进行值守,引导学生文明有序活动,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学生职责: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安全意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间安全巡查中来,如组织学生志愿者队伍,对校园内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提醒,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向老师报告。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本学年优化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5项核心制度,形成“发现问题-精准施策-跟踪验证”闭环管理机制,显著提升制度前瞻性和有效性。制度优化闭环管理ZHONGYA-PEICUIBILINGUALMIDDLESCHOOL

安全工作日志记录准确性与及时性:日志记录应如实反映当天的校园安全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和延误问题处理。完整性与详细性:对于巡查区域、事件经过、隐患描述等信息,要尽可能完整详细地记录,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充分依据。责任明确:清楚地记录值班人员、整改责任人、反馈部门等信息,便于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持续改进:通过安全建议与反馈环节,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闭环。

学生健康

动态管理建对学生校内就诊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就诊人数、性别、班级、时间、关联课程、症状、受伤原因)。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精准识别高风险时段、区域和活动类型。据此针对性加强课间管理、优化活动设计、强化安全教育。

数据分析优化决策资源配置优化: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校园安全资源的需求和分配重点,如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和人流量,合理安排安保人员的巡逻路线和值守时间,提高安保资源的利用效率。安全管理策略调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